课件编号16839762

【新课标】1.3 炉火周围的热现象 课件(31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4-06-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533222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教案,PPT,31张,现象,新课标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炉火周围的热现象》教案设计 课题 炉火周围的热现象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 (1)通过认识热源,知道热传递有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形式。 (2)热辐射与热传导、热对流不同,不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直接传递热。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提出可以探究的影响热辐射因素的科学问题。 科学实践: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哪些因素影响热辐射的效果,知道遮挡和距离影响热辐射的效果。离热源越近,受到热辐射越强,离热源越远,受到的热辐射越弱。责任态度: (1)对热辐射这一现象产生深厚的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有安全意识、整理意识,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2)了解热传递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开发和利用新技术。 重点 (1)学生通过认识热源,知道热传递有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形式。 (2)热辐射与热传导、热对流不同,不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直接传递热。 难点 学生基于亲自的动手实验,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影响热辐射的效果。 教学准备 一、引入聚焦 导入语:站在刚点燃的炉火旁边,感觉身上的温度在逐渐升高,热是怎样传递过来的? 提出问题:生活中,除了炉火能发出热,还有哪些物体能发出热? 小结:能发出热的物体是热源。蜡烛的火焰、篝火、大功率灯泡、太阳等都是热源。 揭示板书:炉火周围的热现象 二、科学探索 (一)感受热源发出的热 点燃蜡烛,手向火焰侧面靠近,有什么感觉? 预设:火焰周围都能感受到热 观看视频 (二)测量热源发出的热 用温度计代替手,测一测,我们有什么发现? 实验记录 我的发现 温度计的温度上升了,说明蜡烛的火焰的热传递传给了温度计。 (三)研究影响蜡烛火焰传递效果的因素 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因素影响火焰传递效果?作出假设并设计你的实验方案。 遮挡物是否影响了火焰传递的效果 实验方案:①在蜡烛周围相同距离放置两支温度计,记录它们的读数。②遮挡其中一支温度计,记录它们的读数。 实验记录:(1)在蜡烛火焰周围相同距离放两支温度计,记录稳定后的温度。(2)在一支温度计前(温度计与蜡烛火焰之间)放一块挡板,记录稳定后的温度。 距离是否影响了火焰传递的效果。 实验方案:改变一支温度计与蜡烛的距离,记录它们的读数。 实验记录:改变一支温度计与蜡烛火焰的距离,记录稳定后的温度。 实验发现:遮挡和距离影响热辐射的效果。离热辐射越近,热辐射越强,离热辐射越远, 热辐射越弱。 将蜡烛的火焰换成其他热源,如一杯开水,是否会有同样的现象? 热源不同,传递热的方式一样。 (四)太阳发出的热是怎么传递的 太阳距离我们约有14960万千米,想一想,太阳发出的热是怎样传递到地球上的? 热源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热,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辐射。 (五)小结 热传递的方式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六)生活中的热辐射现象 三、拓展应用 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可以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向外界传递。虽然太阳离我们非 常远,但是我们仍能感受到太阳发出的热。我们利用太阳能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人们利用太阳能将盐田中海水里的水分蒸发,留下粗盐。将太阳能聚集起来,可以取得火种。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太阳能正在不断地得到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发电站、小型太阳能电源、为共享单车智能锁提供电能等。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认识热源,知道热传递有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形式。热辐射与热传导、热对流不同,不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直接传递热。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想一想,太阳能还能在哪些方面得到应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