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欣赏《夜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电声乐作品,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并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体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听赏,模唱,分析音乐主题等,使学生深入体会音乐要素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3.知识与能力:了解作曲家生平及有关电声乐队的知识,提升学生赏析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不高,但他们喜欢流行,前卫的东西,尤其对于流行音乐感兴趣。所以,利用音乐课进行积极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本节课就是针对我所任教的学生实际进行的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模唱与分析音乐主题。 难点:深入体会音乐表现要素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课前预备: 播放:(美)劳伦·杰伦科维奇与雅尼乐队合作吟唱版《夜莺》,完美的女声吟唱及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话,演绎出绝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听赏兴趣) 听辨导入,对比欣赏: 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听赏同一歌曲的两小段视频。 问题:(1)演唱方法与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2)乐器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听前给学生留有问题,使听赏有目的性) 听后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第二段视频中运用的乐器:电吉他,电贝司,架子鼓,电子琴,萨克斯。 师:像这样的乐器组合形式称为电声乐队。教师结合图片介绍--电吉他,电贝司,架子鼓,电子琴,萨克斯。(了解电声乐队的组合形式,以及各件乐器的特点,以便更好的欣赏音乐作品。) 目前比较多见的电声乐队有以下两类: (一)主要由架子鼓、电吉他、电贝司和电子合成器组成。有时还加一个电子钢琴。 (二)以电声乐队为基础,或者加进铜管乐,如萨克斯、小号、长号,或者加进弦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或者加进民族乐曲,如二胡、笛子、古筝等。近年来电声乐队的发展、变化很快,新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不断涌现。 二:赏唱结合,了解新知: 1. 作曲家的介绍: 师:有这样一位音乐家,他集音乐创作,电子和声器以及钢琴演奏于一身,他带着他的一首充满中国古典情调的现代电声乐作品--(夜莺)来到了北京的紫禁城,他便是雅尼。师:板书 。 师:请同学朗读雅尼的生平介绍。(了解作曲家的生平,更好的理解作品) 2 .作品介绍。师:作品的结构:由引子--第一乐段--第二乐段构成。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品,来感受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融合之美。 3.作品欣赏:引子部分:(带着问题去听,使学生的听赏有目的性) 问题:(1)乐曲中出现的中国乐器是什么?它模拟了什么声音? (2)它的节奏是怎样的?生:回答 4.创作背景的介绍: 师:雅尼一直喜欢夜莺,想用一件乐器来模仿它的歌唱,但苦于西方乐器没有这个功能,来到中国后,他发现了中国的竹笛,可以说,作品(夜莺)便是雅尼为中国笛子而创作的。 5.师:作品中出现了两个音乐主题,这两个音乐主题多次的变奏和重复。(熟悉作品的主题,并进行分析) 1=G 4/4 音乐主题一:学生先听旋律,后随琴用“啊”来模唱,分析特点:(多出现3个音,3,5,6,节奏较宽松,自由,音高处于中音区) 1=G 4/4 音乐主题二:学生先听旋律,并连贯的用“啊”来模唱旋律。 分析特点:(多出现3,5,6,7, 1四个音,节奏较密集,紧凑。音高处于高音区) 师:就是这么简单地两条旋律,把音乐表现的栩栩如生。 6.欣赏第一乐段: 生:听到一,二主题换手示意。师:除了主题进行变化外,运用的乐器有没有变化呢?再次聆听第一乐段,学生答题纸作答。除了乐器使用不同,在音乐要素的哪些方面又发生了变化?听1与5乐句,(音区变化:中音区--高音区)正是这些音乐要素的变化,使简单的旋律在情感上表达上产生了五彩斑斓。 7.师:欣赏第二乐段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听后学生回答。学生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