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南州六月荔枝丹 课时安排 3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阅读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整清全文结构,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品味、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及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3、学习本课引用古诗文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说明方法,并运用答题模式解决相关习题。 教学方法 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0分钟) 1.导入新课: 宋代的大词人苏轼曾有诗赞叹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焱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抒发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之情。而远在唐代,贵妃杨玉环喜吃荔枝。诗人杜牧写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无论是诗人的牵肠挂肚,还是贵妃的劳民伤财,说明了荔枝确是果中珍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荔枝也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请一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荔枝。(同学发言) 2.解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本课的标题好像很长,七个字,刚好古诗中哪一类是七个字的啊。对了是七言律诗。在这里呢?补充一首诗: 荔枝 (明)陈辉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标题正是出自于这首诗的。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那个同学能解释下? “南州”这里是泛指我国南部地区;“六月”指的是荔枝成熟的季节,生活中观察很仔细的人就会发现实际上六月根本就没有荔枝,而是到七、八月份才会上市。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里的六月实际上是指阴历的六月;“荔枝”不用解释;那“丹”字呢?荔枝是什么颜色的呢?所以这里的“丹”就是红的意思,说的是荔枝成熟后的颜色。作者以这一诗句作为文章的题目,既鲜明,又醒目,同时想读者介绍了荔枝的四个信息,那四个呢?南部地区,是不是荔枝的产地;“六月”点名了荔枝的成熟期,一个“丹”字就告诉了我们荔枝的颜色,还有一个是什么啊,荔枝呀,荔枝二字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3.文体介绍: 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课的体裁。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是说明文中的一种。“小品”,就是随笔一类的小文章。而科学小品是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的一种文体。它是介绍有关科学常识的文艺性的说明文,它即有很强的科学性,又具有一定的文学情趣。这种文章,知识性强,即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条分缕析的特点,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既寄托着作者的深情,又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因此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 4.作者简介: 贾祖璋,浙江海宁人,生于1901年,著名生物科普作家。自1921年起,60多年中他创作了许多科普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他创作、编著、翻译了20多种科学知识读物。他最擅长写生物小品,是我国老一辈科普作家中劳绩卓著的一位。科学专著有《鸟类研究》、《普通鸟类》等。 自由回答 二、正音正字,梳理文章 (30分钟) 1.听范读录音,标注段落序号,正音正字。 1.1 字词注音 褐(hè)色 红缯(zēng) 醴(lǐ)酪(lào) 绛(jiàng) 贮(zhù)藏 宠(chǒng)幸 妃(fēi) 瓤(ráng) 囊(náng) 襄(xiāng) 粤(yuè) 阙(què) 啖(dàn) 蘖(niè) 龟(jūn)裂 (加“———的字注意区分它们的字形) 1.2 字词释义: 龟裂: ūè呈现许多裂纹。(龟甲īá) 幅员: 领土面积。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劳民伤财: 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使动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