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诗歌内容理解 (共20题) 一、复合题(共20题)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一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础、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请你也来参加! (1) 请在诗句横线处填入一个恰当的选项,将其补充完整。 备选字:A.情B.信C.痕D.声 ①人似秋鸿来有 ,②事如春梦了无 。 (2) 请阐释下列经典诗句所蕴含的中华美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 请从表格中识别出一句七言律诗,并写在横线上。 相 马 纸 草 浅 上 才 逢 蹄 能 没 花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两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世异人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 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日 〔南朝·梁〕鲍泉 露色已成霜,梧楸①欲半黄。 燕去櫩②恒静,莲寒池不香。 夕乌飞向月,馀蚊聚逐光。 旅情恒自苦,秋夜渐应长。 【注】:①楸:(qiū)楸树,落叶乔木。②櫩:同“檐”,屋檐。 (1) “梧楸欲半黄”一句中“欲半黄”三字妙在何处? (2) 请赏析“燕去櫩恒静,莲寒池不香”这一联诗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社日①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②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①社日:古时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社和秋社。②柘:一种树,叶子可喂蚕。 (1) 本诗前两句描绘了春日鹅湖山下 、 的景象。(用四字短语作答) (2) 赏析“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句中“家家”二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岑参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下列对本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题中的“歌”是古诗的常见体裁。 B.一二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 C.从“中军”到“辕门”再到“轮台东门”,清楚表明地点转移,脉络分明。 D.最后两句直接抒情,作者独自看着身后雪地上的马蹄印,感慨万千。 (2) 请简析作者反复描写雪景的原因。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问题。 西江月(并序)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数语桥柱上。①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未解玉骢骄④,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⑥一声春晓。 【注】①本段为小序,主要介绍写作背景。②弥弥:水盛的样子。③横:广远。层霄:层云,④障泥:马鞯。垫在马鞍下用于挡泥。玉骢:青白色的马。⑤琼瑶:美玉,喻指月光下的水面。⑥杜宇:杜鹃鸟。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