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83586

10.1兰亭集序(课件+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666527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0.1,兰亭,集序,课件,教学设计,统编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语言构建与应用 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品味文中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悲古人之悲,乐古人之乐,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是教学的重点;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变化中寄托的的生命感悟,并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言为心声,文字是心灵的外化,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来都是从作家的血液里流淌出来的。所以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会悲古人之悲,乐古人之乐,甚至还会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和作者产生了“共鸣”,而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文字的魅力、语文的魅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兰亭集序》,看看能产生怎样的“共鸣”? 过渡:叶圣陶曾说:“国文本是读的学科。” 那么“读”要注意什么呢?(读准字音、读懂句义、读出节奏等),最重要的是还要读出情感。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第一段:全体男生和老师一起来朗读。 第二段:全体女生读。 文本分析(抓住情感线索:乐、痛、悲) 分析“乐”。 过渡:现在请同学们结合第一段,完成如下填空。 1、穿越时光的隧道,有一个地方叫_____。 2、透过历史的眼眸,有一种风俗叫_____。 明确:兰亭;禊事。 兰亭:因为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遍兰花,汉代时这里又设驿站,故名“兰亭”。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一种活动,一种祭礼。这一天,人们常在水边祭祀,用浸泡香草之水沐浴,洗去疾病和不祥。也正是在1600多年前的这一天,在美丽的兰亭溪畔,一场盛大的聚会开始了。可以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流觞曲水、饮酒赋诗。他们把这些诗集成《兰亭集》,王羲之在大家的推荐下为这些诗作序。他趁着酒兴,在纸上挥毫泼墨、一气呵成。这才有了我们今天所学到的这篇《兰亭集序》。而“序”,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文体,我们之前就学过《送东阳马生序》。 过渡: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们回到1600多年前的这一天,现在请你以活动记录者的身份填写如下活动记录表。 附表: 兰亭盛会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环境 会场天气 参会人物 活动盛况 过渡:从记录表中我们看出:天气好、风景美、活动雅、贤才齐。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但是兰亭之会,可谓四者并具。由此,这个美好的聚会也成了千古美谈。 那么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在文中找到体现作者心情的一个字) 明确:“乐” 过渡:此时作者的这种乐达到了最高点。但是作者的这种“乐”是不是真“乐”? 明确:不是。所谓乐极生悲,况且作者文中也说到,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只是感官上的快乐,这种感官上的快乐是“短暂”的,不能持久、不能永恒。而我们说一个人真正的快乐应该是发自内心。 另外,我们都知道:“胜景不常,胜筵难再。”花开花亦落;景美景终逝;人聚人终散;人生人亦死! 所以,接下来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呢 明确:“痛” 分析“痛”。 师带情感诵读第三段。 过渡:同学们,人生短短几个秋,每当我们说到生与死这个沉重的话题的时候,内心往往会有一种痛。现在请同学们齐读第三段的最后一句。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那么,作者因何而“痛”呢?为了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这种“痛”,现在让我们把“岂不痛哉!”嵌入第三段的相关句子,朗读品味一下。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岂不痛哉! (2)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岂不痛哉! (3)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岂不痛哉!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