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917548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课后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11-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1055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化学,基础,练习,课后,性质,制取
  • cover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含1/4空气的氧气,最适合的收集操作是( ) A.集气瓶中装入的水1/4 B.集气瓶中装入3/4的水 C.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1/4处 D.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3/4处 A.A B.B C.C D.D 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样品中,发现小木条能够在空气样品中正常燃烧一段时间,而在人体呼出的气体样品中则很快熄灭,这说明( ) 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 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 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高 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3.某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备的性质是( ) A.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4.某气体可用下图所示方法收集,推测该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密度比空气大 B.易溶于水 C.无色无味 D.化学性质活泼 5.氧气是生命活动的必需气体。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制备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先加固体二氧化锰,再加液体双氧水 B.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 C.排水法收集氧气,待导管口出现连续而均匀气泡时,再将导管伸入瓶口收集气体 D.利用上图装置可比较MnO2和CuO对H2O2分解的影响 6.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 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B.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将胶头滴管伸入液体中,后挤压胶头吸入液体 C.加热时,先对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D.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7.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下列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 A.当加热反应刚有气泡产生,立即收 B.加热试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盛放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8.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后,拆卸仪器的正确顺序是( ) ①撤去酒精灯 ②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 ③从水槽里移出导管 ④清洗仪器并放回指定位置。 A.③①②④ 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关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入药品后,不需要在试管口放棉花 B.一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用集气瓶收集 C.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后倒放在桌上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 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A.酒精灯 B.漏斗 C.石棉网 D.燃烧匙 11.在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的实验中,有关观象及分析推理均合理的是( ) A.使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说明气体全部难溶于水 B.把燃着的木条伸进瓶内,木条熄灭,说明瓶内气体为二氧化碳 C.把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内,木条不复燃,说明瓶内气体中没有氧气 D.向干净玻璃片上“哈气",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 12.我们曾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过探究,下列关于“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的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集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B.气体集满后,先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拿出水面 C.将集气瓶盛半瓶水后,用手堵住瓶口再将集气瓶倒放到水里 D.可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临时放在水中,等用时再从水中取出 二、非选择题。 1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选用的制取装置是_____(填序号)。 14.如图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