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917561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基础 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11-22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2次 大小:3363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3-2024,实验,学案,性质,制取,氧气
  • cover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学习目标】 1、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描述氧气与木炭、铁、蜡烛反应的实验现象,会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理解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 【学习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物的概念 【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学习准备】 仪器、药品:制取好的氧气若干2瓶、锥形瓶(带导管、塞子)、长颈漏斗、锥形瓶、水槽、火柴、酒精灯、药匙、镊子、坩埚钳、木炭、铁丝、蜡烛、双氧水、二氧化锰、砂纸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一)氧气的制取 1.制取氧气的原理: ①氯酸钾法 2KClO3 2KCl+3O2↑ ②高锰酸钾法 2KMnO4 2K2MnO4+MnO2+O2↑ ③过氧化氢法 2H2O2 2H2O+O2↑ 2. 收集方法: (1)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可采用排水法。 (2)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3.检验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4.验满方法: (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集满。 (2)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说明瓶内氧气已满。 5.操作步骤: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加药品(先加固体,后加液体),收集,验证,验满,装瓶。 6.注意事项: (1)长颈漏斗下端要插到液面以下,防止O2从漏斗逸出。 (2)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底,尽量排净空气,收集的O2较纯净;用排水法收集时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3)收集完O2的集气瓶应正(填“正”或“倒”)放在实验台上,否则会造成O2的逸出,因为O2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二)氧气的性质 1.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 红 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 . 2.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 燃烧 , 火星四射 ,生成 一种黑色固体 . 二、预习展示 1.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 C. 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 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9.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般采用排水法进行收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导管口放出气泡时,即刻进行收集 B. 集气瓶收集氧气后,从水槽中移出,盖上玻璃片 C. 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 由于氧气不溶于水,因此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3. 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 A.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 B. 氧气易溶于水,但不和水反应 C. 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D.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 4. 下列是某位同学对阶段学习的有关内容的归纳:①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②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收集;③物质与氧气的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④制取任何气体之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氧气的用途很多,比如可以做燃料;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该同学归纳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5.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 (2)用装置B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用装置D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 在桌面上 参考答案: 1.A2.C3.D4.B 5.(1). A (2). 2KMnO4K2MnO4 + MnO2 + O2↑ (3). ac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