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23210

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9张PPT)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19502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八年级,1课,消息二则,课件,39张
  • cover
(课件网) 消息二则 毛泽东 消息的有关知识: (一)消息的概念: (二)消息的三个特点: 公开性 真实性 及时性 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 消息是一种报纸文体,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三)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结构有五部分: 1、标题(正题、引题、副题) 2、导语 3、主体 4、背景 5、结语 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消息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2.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导语的要求: 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4.背景:是消息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5.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四)消息固定的格式 “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背景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4月15日,国共双方代表团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商定4月20日签字。但南京国民党政府却拒绝签字,人民解放军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于20日夜发起渡江作战。中突击集团第一梯队第24、第25、第27、第21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冒着国民党军军舰和江防炮火的拦截,在100余公里的正面上,首先登船起渡,迅速攻占了鲫鱼洲等江心洲。接着,突破鲁港(芜湖西南)至铜陵段国民党军江防阵地,连续打退守军的多次反击,巩固了滩头阵地,尔后向纵深发展攻势,至21日,占领铜陵、繁昌、顺安等地。 找出消息的导语部分,说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了。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消息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1.分析消息的结构 2.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事what 何故why 1949年4月20日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 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敌军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3.消息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4.“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消息的什么?在消息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消息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5.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6.试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败。 摧枯拉朽: ⑵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 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