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25017

名著导读 《西游记》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09-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166423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名著,导读,西游记,课件,2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章节导读 比丘国救童 三探无底洞(第78-86回) ———第七十八回至七十九回“比丘国救婴”导读 影射现实的高手 悬念艺术的大师 影射现实的高手 悬念艺术的大师———比丘国救婴”导读 本篇出自《西游记》第七十八回至七十九回,叙写比丘国王无道,听信妖邪,要取一千多个小儿心肝做药引,以求千年之寿,孙悟空为民伸张正义,挺身救护婴儿,并勇赴朝廷,揭露窃踞国丈的妖道真相,跟踪追击,剪除后患,教训了昏君。 正如作者吴承恩在《禹鼎志序》中所说:“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西游记》作为一部“极幻极真”、“幻中见真”的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特别是通过九个人间国度,曲折地反映了作者所生活的明中叶后社会的若干历史面貌。本篇所表现的比丘国,就是这九个人间国度中颇为典型的一个,寄寓着作者对嘉靖年间明世宗时代某些腐败、丑恶的社会现象的揭露和批判。 比丘国王形象同车迟国王、灭法国王一样,堪称昏君的艺术典型,其昏乱程度甚至比其他昏君有过之无不及。可以说,比丘国王身上一定程度折射出明世宗朱厚熜的某些影子;作者正是通过对比丘国王昏乱形象的讽刺揶揄,巧妙地影射、揭露和批判了明世宗的种种丑恶行径。下面试作具体分析。 影射现实的高手 悬念艺术的大师———比丘国救婴”导读 好色纵欲是比丘国王的昏乱表现之一。他一向沉湎声色,既有“三宫娘娘”,又有“六院妃子”,但仍不满足:当妖道进献“形容娇俊,貌若观音”的妙龄美女。纵欲无度,一至如此。明世宗的好色纵欲与比丘国王有异曲同工之妙。 佞道灭佛是比丘国王的又一昏乱表现。他崇奉道教,迷信道术,重用道士。明世宗的佞道灭佛也与比丘国王如出一辙。 明世宗与比丘国王在好色纵欲和佞道灭佛,特别是后者的昏乱表现上何其相似乃尔。此外,还可以提供两个旁证:本篇中曾有两处写到,锦衣官到馆驿捉拿唐僧,以及“那昏君自谨身殿后面而来”,这里的“锦衣官”为明朝官制,“谨身殿”则为明代宫殿,两处似不经心的“闲笔”,显而易见地点示了鲜明的时代色彩。由此,读者怎能不从比丘国王昏君形象上联想到,作者所主要经历的明中叶后嘉靖年间那不但好色纵欲,而且佞道灭佛“独树一帜”的明世宗朱厚熜呢?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巧妙的曲笔,对明中叶后以世宗为代表的腐败政治和丑恶现象,作了大胆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具有十分深刻的社会意义。 影射现实的高手 悬念艺术的大师———比丘国救婴”导读 另外,设置悬念甚见机杼,是本篇的一个艺术特色。比丘国王听信妖道之言,收罗各家小儿,欲取其心肝作药引延年益寿,这是全篇情节发展的基点所在,也是扣动读者心弦的焦点所系,对于这样一个重要关节,作者没有平铺直叙地一语道出,而是充分运用悬念艺术手法,不断制造悬念,层层渲染,步步烘托,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地把该情节牵引出来,从而收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悬念之一:唐僧师徒来到比丘城下,孙悟空向一老军打听得,“此处原是比丘国,今改小子城”,但又“不知改名之意何故”,顿使唐僧“疑惑”不解:“既云比丘,又何云小子?”猪八戒设想以“比丘王崩了,新立王位的是个小子”解释之,亦被唐僧断为“无此理!”只得存疑,待人城再问。 悬念之二:入城后,师徒们发现家家门口都放着装有小儿的鹅笼,却“不知何故”,唐僧甚至怀疑该地养小孩是否另有异法,这就更加“疑思不定”。 悬念之三:师徒们进馆驿安歇,唐僧趁便向驿丞“请教”街坊所见“不明之事”,不料驿丞附耳低言道:“长老莫管他,莫问他,也莫理他,说他。”神秘紧张的气氛颇见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