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4.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利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观察地球仪,说出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 3.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难点】 1.经纬度的判读和半球的划分; 2.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策略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仪和经纬网,是今后地理学习的基础知识,对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人类生存环境、把握地理科学特点具有奠基意义。 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有所涉及,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观察,同时,教材及课件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因此,教学中在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得法,充分利用地球仪、经纬仪,为经纬线的学习创造便利的条件,初步建立起空间概念。 四、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知识网络,进入复习课 【直接引入】框图展示 联系已有知识,结合知识网络,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通过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环节二: 要点梳理 —头脑风暴 【课堂活动】分小组,展示任务一:说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第1小组:从直觉阶段分析; 第2小组:从臆想阶段分析; 第3小组:从证实阶段分析; 第4小组:从确证阶段分析。 通过不同阶段分析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感受到这是一个极其漫长而艰辛的探索过程。 【课堂活动】展示任务二: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第1小组:从半径分析; 第2小组:从赤道周长分析; 第3小组:从表面积分析; 通过认识描述地球大小的几个不同指标和方法,学生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数据来描述出地球的大小。 过渡 【提出问题】结合地球的大小的相关数据,你们能说说地球的真实面貌吗? 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明确地球的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为了方便认识和学习,我们把地球当成一个正球体。 环节三 要点梳理 —快问快答 【图文展示】地球仪及其构成 【要点梳理】地球仪的概念及其主要组成:地轴、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等。 读图并结合所学内容,完成要点梳理内容的填写 通过阅读教材并观察地球仪,把握具体的知识重点 概括明确:人们按照一定比例将其缩小,并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图文展示】经线的特点 【要点梳理】经线的概念和经线的特征 读图并结合所学内容,完成要点梳理内容的填写 通过读图和观察地球仪,准确指出经线,并总结经线的特点。 概括明确: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形弧线叫作经线 【图文展示】经度的划分 【要点梳理】经度的表示与划分、经度的变化规律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读图并结合所学内容,完成要点梳理内容的填写 通过读图和观察经度的划分,准确说出经度的变化规律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概括明确:经度范围0°———180°;东经(E)越往东越大,西经(W)越往西越大;20°W和160°E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分界。 【图文展示】纬线的特点 【要点梳理】纬线的概念和纬线的特征 读图并结合所学内容,完成要点梳理内容的填写 通过读图和观察地球仪,准确指出纬线,并总结纬线的特点。 概括明确: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线圈,叫做纬线(圈)。 【图文展示】纬度的划分 【要点梳理】纬度的表示与划分、纬度的变化规律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结合教材和所学内容,完成要点梳理内容的填写 通过读图和观察纬度的划分,准确说出纬度的变化规律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概括明确:纬度范围0°———90°;北纬(N)越往北越大,南纬(S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