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929818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教案

日期:2025-10-2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126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
  • cover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第三节《比较》,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来认识10以内的数。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学生能够培养出对数的数量关系的认识,为后续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并掌握10以内的数的大小关系。 2. 学会使用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数的比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关系,学会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教学难点: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并能够准确运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1-10的数的认识和数的排序,对数的大小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比较符号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具体的练习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知 1. 老师出示一些具有不同数量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品的数量。 - 老师拿出两个盒子,一个盒子里有3个苹果,另一个盒子里有5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盒子里的苹果更多。 - 学生回答后,老师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他们注意物品的数量多少。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的排序,询问学生如何判断数的大小关系。 - 老师提问学生:当我们有一组数时,如何判断这些数的大小关系?请举例说明。 - 学生回答后,老师可以选择几个学生的回答进行讨论,并总结出判断数的大小关系的方法。 3. 引导学生思考,当两个数不相等时,如何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 老师出示两个卡片,一个上面写着数字6,另一个上面写着数字9。让学生思考并回答:6和9哪个数更大? -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他们发现两个数的个位数不同,数字9比数字6更大。 第二环节:认识比较符号 1. 出示“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解释它们的含义。 -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符号“>”、“<”、“=”,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 “大于”符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更大。 - “小于”符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更小。 - “等于”符号(=)表示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相等。 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比较符号的使用方法。 - 老师出示一些示例,如:2 > 1、5 < 8、3 = 3,让学生观察并判断这些数的大小关系。 - 学生回答后,老师可以选择几个学生的回答进行讨论,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第三环节:练习比较大小 1. 出示一些数对,让学生用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来比较大小。 - 老师出示卡片,上面写有两个数,如:4和7。让学生观察并用比较符号判断哪个数更大。 - 学生回答后,老师可以选择几个学生的回答进行讨论,并给予肯定或指导。 2. 引导学生逐步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 老师出示一些数,如:9、5、2、7,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些数。 - 学生逐个比较这些数的大小,用比较符号进行排序,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第四环节:拓展练习 1. 出示一些数,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老师出示卡片,上面写有一组数,如:3、8、1、6、4。让学生观察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些数。 - 学生逐个比较这些数的大小,用比较符号进行排序,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2. 出示一些数,让学生用比较符号填空。 - 老师出示卡片,上面有一些数,其中有一些空白,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和空白的位置,填入适当的比较符号。 - 学生逐个填空,用比较符号填写,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六、板书设计: 《比较》 比较符号: 大于:> 小于:< 等于:=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示例和练习,让学生逐步认识1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并学会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数的比较。通过互动讨论和实际操作,学生积极参与,理解了比较符号的使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