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34459

14 我要的是葫芦 导学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86次 大小:812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要的,葫芦,导学案,格式
  • cover
第 4 课时 我要的是葫芦 助学案 学习任务(一):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时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活动一:初读课文,走进故事,识记字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谜语导入,聚焦葫芦 1.我们班的同学们是最聪明的小朋友,那这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来吗? 青蛇满架爬,蛇身缀白花,花落结小瓜,卖药曾用它。(葫芦) 点拨:“芦”字是第二声,跟“葫”组词读轻声。 拓展:像这样两个字部首相同,后一个字读轻声的词语还有很多。(课件出示“眼睛、葡萄、狐狸、胳膊、玻璃”)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有这个特点? 孩子们,果然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小故事,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2.认识“葫芦”。 出示葫芦图片或实物,向同学们介绍葫芦。葫芦是爬藤植物,夏秋开白色花,果实被称为葫芦,可以在未成熟的时候收割作为蔬菜食用。古时候人们把葫芦晒干,掏空其内,做盛放东西的物件。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找生字。 提出自读要求:(1)读一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一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4个自然段) 2.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拼读。教师相机正音:“葫芦”中“芦”在这个词语中念轻声;“藤、盯”是后鼻音,“赛”是平舌音。 (2)全班齐读。 (3)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无音节生字。并请学生观察,交流识字的好方法。 熟字加偏旁记忆: 艹 + 胡 =葫 艹 + 户 =芦 咸 + 心 =感 虫 + 牙 =蚜 目 + 丁 =盯 (4)识字游戏。 3.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填写下面的空白处,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 ,叶子上爬满 ,他也没有管,不顾 和 的关系,只盯着葫芦,最后 的故事。 (2)文中两幅插图作比较,发现不同。 1.学生猜谜语。 2.学生齐读“葫芦”。 3.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4.读一读,标一标。 5.指名拼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认读,交流识字方法。 6.学生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比较不同。 ①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②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叶子绿绿的,一是叶子枯黄的,有的叶子有小孔。 ③葫芦所在的位置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设计意图: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葫芦,通过出示葫芦图可以让学生见识一下,从而加深学生印象。通过读课文来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积累词汇。又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巩固本课的生字词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基础。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学写生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生字 棵、谢、想、盯、言、邻、治、怪。 二、学生归纳结构特点 “棵、盯”为左右结构,“谢”为左中右结构,“想”为上下结构。 三、指导书写 “棵”,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果”字的撇捺要舒展。注意左右穿插。 “谢”,中间“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上端不出头,且要穿插到左半部分,“寸”的横笔写在竖中线上,三个部件大致等宽。 “想”,上长下短,“木”的末笔捺改成点,“心”要略扁,第二笔是卧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