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48321

角落——读《一棵小桃树》有感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29次 大小:118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角落,一棵小桃树,有感
  • cover
角落———读《一棵小桃树》 地理学上说:如果要认识一个地方,首先要认识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所处大洲的位置,半球的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的位置。 了解一棵树,何尝不是如此。 这棵小桃树的命运是从“角落”里开始的。是“我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 “角落”一词在文中反复被强调: “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 “就那么一树,孤孤地开在墙角” 一棵桃树长在小小的庭院的墙角,当然“长得太不是地方,谁也不再理会”,奶奶说“他是没出息的,野的。” 与它相对——— “爷爷喜欢服侍花,屋里、院内、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远近的人都来赞赏,爷爷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一盆一盆端出来,天一晚又让我们一盆盆端出来……” “钟南山下夹竹桃,马嵬坡前的蜜水桃花,它们都开得灼灼的。” 只有这个没长对地方的小桃树——— “孤孤地开在墙角,从未有一只蜜蜂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这句话中可以读出很多很多的情感信息,因为被忽视而带来的委屈、孤独与渺小……风雨来了,既没有人服侍,也没有强壮的生命力,脆弱,可怜。 作者说它———命薄。 可作者为何偏偏爱怜这一株小桃树呢? 读者又为何偏偏要为这一株小桃花所动呢? 看看文中作者如何交代自己的生活: “就在那年,我到城里上学去了,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自己我的渺小。” 作者在城市里带着“身漂异乡”的感受:即使从农村里出来,依然脱不了的角落感: “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一行文字也读不懂呢?” 他的生命状态,大约也如蜷缩在角落里的那株小桃树,无法舒展。他太懂那棵桃树的委屈了。 但是,只有贾平凹有这样的渺小孤独吗?每个人心中大约都有吧? 什么是角落感? 被忽视的委屈感,渺小孤独感,可怜脆弱感,这个角落当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而是心理层面的,其实就是人身上都有的一种自卑。 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人类的宿命。 我们居住的地球不就是广袤宇宙的小小角落吗?我们的生命脆弱,年华短暂、生命无常。 阿德勒说,人类一定有自卑感,因为每个人曾经都是最弱小和最幼稚的婴儿,我们的生命太短暂,我们的躯体太软弱,我们一定会遭受挫折,人生其实就是在克服一个个困难。 弗洛姆说:人是一切动物中最感到无能为力的,人注定孤独。 人们本能地不喜欢角落感,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处理角落感带来的委屈和苦恼。 塞缪尔.早川在《语言学的邀请》里提到:一个感到失望和不快活的动物对自己的烦恼没多大办法。但是人却可以在另一个世界———符号世界(包括文字)———想办法。 善于写作的贾平凹就在用写作来想办法驱逐这种根深蒂固的角落感,他选择了托物言志: 他把所有的难受委屈的感觉安排在了一棵小桃树身上,用语言整理安排,在文字世界里,小桃树不仅承担了他的委屈,还释放了他的压抑,实现了他的心之所向: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细细地读一读,这段话多么唯美,有诗意,多么像一段童话。这棵小桃树终于从角落的晦暗里走了出来,走到了聚光灯下,舞台中央。 其实,只要我们把目光转回我们的心灵看着它,鼓励它,它便会走出蜷居的角落,重新绽放光芒。 生活里没有童话,文学里可以有。 生活里没有舞台,文学可以创造。 文学,便是人想出来的一种战胜现实的办法,走不出角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