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81563

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义(有解析):第二章 实验三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日期:2024-06-04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4700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4年,实验,合成,角度,互成,两个
  • cover
1.某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外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 (1)该实验需要用到如图甲所示的弹簧秤,并用对拉的方法选择弹簧秤。有两种选择方案,方案一:两弹簧秤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上对拉,方案二:两弹簧秤置于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对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弹簧秤使用前必须进行调零 B.对拉的两个弹簧秤的量程需一致 C.若方案一的两弹簧秤读数相等,则可正常使用 D.若方案二的两弹簧秤读数相等,则可正常使用 (2)该学习小组使用的弹簧秤量程为5.00 N,将橡皮条一端固定,先用两只弹簧秤将橡皮条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标记为O点,紧靠细绳标记A、B两点并记录弹簧秤读数;然后用一只弹簧秤将其拉至O点,紧靠细绳标记C点并记录弹簧秤读数。该小组完成的某次实验数据记录在图乙中。 ①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请按实验要求在图乙中完成作图; ②结合图乙,分析实验过程与结果,请至少给出一个方案以减少该实验的实验误差:_____ _____ _____。 解析:(1)对拉弹簧秤是为了校准两弹簧秤,但是在校准前必须要调零,然后在水平面上对拉两弹簧秤,若其读数相等,则可正常使用,与弹簧秤的量程无关,在竖直方向上对拉时应考虑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所以A、D正确,B、C错误。 (2)①如图所示,两种方式均可。 ②适当增大两细绳的夹角或增大A、B两点到O点的距离。 答案: (1)AD  (2)①图见解析 ②适当增大两细绳的夹角或增大A、B两点到O点的距离 2.某同学用一弹簧测力计和一橡皮条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贴有白纸的木板竖直固定,将橡皮条上端挂在木板上的O点; ②将三根细线Pa、Pb、Pc结于P点,a端系在橡皮条下端,c端暂时空置,b端挂一钩码,钩码静止后,记录钩码重力G的大小和方向; ③以O为圆心、OP为半径,画一圆弧; ④用弹簧测力计钩住c端,使结点P向右上方缓慢移动,调整拉力方向,使结点P移到图中所示位置,记录该位置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⑤在白纸上作出各力的图示,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否成立。 (1)第④步中还应记录的是_____; (2)第⑤步中,若橡皮条的拉力与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合力大小等于_____,方向_____,则可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解析:(1)第④步中还应记录的是弹簧测力计拉力(即细线Pc)的方向,以便⑤中作出力的图示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2)第⑤步中,钩码的重力、橡皮条的拉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三力平衡,则橡皮条的拉力与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G,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上。 答案:(1)弹簧测力计拉力(即细线Pc)的方向 (2)G 竖直向上 3.(2021·适应性测试河北卷)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某同学准备了以下器材:支架、弹簧、直尺、量角器、坐标纸、细线、定滑轮(位置可调)两个、钩码若干。支架带有游标尺和主尺,游标尺(带可滑动的指针)固定在底座上,主尺可升降,如图1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 (1)仪器调零。如图1,将已测量好的劲度系数k为5.00 N/m的弹簧悬挂在支架上,在弹簧挂钩上用细线悬挂小钩码作为铅垂线,调节支架竖直。调整主尺高度,使主尺与游标尺的零刻度对齐。滑动指针,对齐挂钩上的O点,固定指针。 (2)搭建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2。钩码组mA=40 g,钩码组mB=30 g,调整定滑轮位置和支架的主尺高度,使弹簧竖直且让挂钩上O点重新对准指针。实验中保持定滑轮、弹簧和铅垂线共面。此时测得α=36.9°,β=53.1°,由图3可读出游标卡尺示数为_____cm,由此计算出弹簧拉力的增加量ΔF=_____N。当地重力加速度g为9.80 m/s2。 (3)请将第(2)步中的实验数据用力的图示的方法在图框中作出OA、OB细线的拉力,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其合力F′。 (4)依次改变两钩码组的质量,重复以上步骤,比较F′和F的大小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