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992708

2023-2024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5-25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527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3-2024,性质,格式,教案,用途,学年
  • cover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基本信息 课题 科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本节课是本章本册以至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通过实验验证气体性质的开始,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教材分三部分: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尤其它的化学性质,因为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本节课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使学生逐步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从而使学生掌握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从能力培养来说:从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到闻氧气的气味开始,再到观察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最后看图认识氧气的用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后面几节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做好演示实验是完成本课题教学目标的关键,同时引导学生认真有序观察、记录、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一环;学生的障碍点是观察实验准确描述现象,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木炭、铁丝、蜡烛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3、认识化合反应。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掌握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美,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演示实验。2、化合反应。教学难点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 体验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实验导学引导探索 归纳总结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问题讨论】出示一瓶氧气①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②想一想,氧气有味吗?③氧气溶于水吗?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3.不易溶于水。4.液态、固态均为淡蓝色。【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将木炭放在燃烧匙中伸入氧气瓶中。(为什么没有有变化?)2.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氧气瓶中。提问:为什么加热后可剧烈反应,不加热时没有变化呢?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提问:碳在氧气中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生成什么新物质?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板书】1.碳+氧气二氧化碳【演示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观察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将螺旋状的细铁丝末端系上火柴点燃伸入氧气瓶中,引燃细铁丝。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瓶底放少量水(或沙子)的目的是什么?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结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请同学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板书】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演示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板书】3.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问题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物质在较纯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