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053867

大象版(2017秋)小学科学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奇妙的声音 课时作业+单元作业设计(无答案)

日期:2025-05-2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16次 大小:20680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作业,大象,设计,课时,声音
  • cover
目 录 单元信息 1 单元分析 1 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3 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3 第一课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4 第二课时:声音的传播 6 第三课时:声音的高低变化 9 第四课时:声音的强弱变化 12 第五课时:自制乐器 15 第五单元质量检测 17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作业设计 《奇妙的声音》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信息 科学 三年级 第一学期 大象版 奇妙的声音 单元 组织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方式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第五单元(P47-48) 课时 2 声音的传播 第五单元(P49-50) 信息 3 声音的高低变化 第五单元(P51-52) 4 声音的强弱变化 第五单元(P53-54) 5 自制乐器 第五单元(P55-56)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单元目标 学习目标 学段目标 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 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 生。 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 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 的力量。 向各个方向传播。 在教师引导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 下,能基于已 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制 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 有经验和所学 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 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 知识,从现象 简易装置,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 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 和事件发生的 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 的观点。乐于尝试运用多 条件、过程、 种材料、多种思想、多种 原因等方面提 知道噪音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 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 出假设。 护听力的方法。 创新乐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 能制作简单乐器,完成后进行相 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 应的测试和调整。 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 习。 1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作业设计 (二)教材分析 1. 知识网络 2. 内容分析 本单元属于“物质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注重学生在合作分享中,实事求是、追求创新。本单元选择学生已有一定经验基础的声音为载体,落实作出假设这一科学探究要素,而作出假设是学生在探究前对研究问题所进行的一种科学预见性活动。本单元将遵循“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引领学生探索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音高、声音的振幅与音量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以此使学生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 1 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通过让学生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指导学生通过触摸感受振动,从而得出结论:“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第 2 课《声音的传播》通过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进而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第 3 课《声音的高低变化》通过观察乐器的高音区和低音区作出猜想,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最终认识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有关。第 4 课《声音的强弱变化》通过体验活动—弹奏皮筋琴作出猜想,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最终认识到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第 5 课《自制乐器》通过观察认识吉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制作活动加强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通过自然界的风声雨声、城市里的汽车声、演出活动的乐器声等体验活动,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缺乏比较系统的思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揭开声音的神秘面纱,而且会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第一课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开始,再到接下来集中探究“声音的传播”“声音的高低变化”“声音的强弱变化”,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从中发现他们听到的声音与观察到的现象之间的联系,对声音的理解逐渐加深。 2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