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55529

5.2 预防犯罪 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1447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预防犯罪,格式,教案
  • cover
2023—2024学年第 一 学期教案 课 题 第二单元第四课5.2《预防犯罪》 总(1)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 日期 年 月 日 背景 分析 教材分析:第一目“了解罪与罚”。本目主要从“罪”与“罚”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1.犯罪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2.刑罚的含义及我国刑罚的种类。 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本目主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表达了三层意思:1.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2.阐明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3.学生预防犯罪、遵纪守法的具体要求。 课标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法治教育”中的学习主题。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本课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具体对应的内容是:“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建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正义感强,但缺少自控能力,通过学习提高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学习 目标 1.法治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预防犯罪; 2.道德修养:加强自身修养,增强防范意识,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3.健全人格:明辨是非,逐形成自我控制、约束不良行为的能力; 4.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感,做负责任的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政治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基本特征及危害,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学习 重点 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 难点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 教学 准备 结合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实施、具体的课标内容准备教学 教学 评价 1.明确基础知识,在规定时间识记重点知识。 2.能自主完成同步分层卷的知识回顾。 3.针对知识,完成当堂达标的题目。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观看视频《向校园欺凌说不!五名未成年少女被判刑》。 学生思考:五名未成年少女受到何种惩罚?她们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答案提示:刑罚处罚;刑事违法行为。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犯罪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会受到刑罚处罚。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预防犯罪”。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了解罪与罚 1.展示小辉的人生轨迹的表格: 小辉的人生轨迹片段 行为的性质 受到的处罚 七年级时他经常迟到、旷课, 甚至夜不归宿 ① 纪律处分 升入八年级后,他沉迷于网游, 为筹钱上网,把学校的电脑零部 件偷去卖 一般违法行为 ③ 20岁生日那天,他醉酒驾车将一 个行人撞成重伤 ② ④ 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①②③④应该是什么。 (2)表格中②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3)小辉醉酒驾车撞伤路人触犯了哪部法律?这部法律的内容是什么? (4)从小辉的人生轨迹看,他违法的自身原因是 什么? 提示:(1)①违纪行为;②犯罪行为;③行政制裁(或行政处罚);④刑罚处罚。 (2)符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具有严重社会危 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3)触犯了刑法。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4)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