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 10 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普通高中历史课 程标准(2017 版)》对本单元的要求是: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 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教材指出,商路的开辟对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联通欧亚 大陆的丝绸之路,为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成为东西方物质 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世界其他区域的商路,同样展示出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 要角色。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州之间贸易的扩大,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各国文化随同其商品一道,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文化在不断交流、 借鉴中向前发展。本单元学习线索有两个:一是古代商路与贸易影响下的文化交流;二是近 现代世界贸易背景下的文化交流。 本课包含两个子目,即“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其中, 第一子目“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介绍了 15 世纪以来世界贸易的发展状况以及全球贸易网络 的形成过程;第二子目“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介绍了商品的流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在教学中需要以文化交流与传播为主要的线索,从中国文化、世界文化、人口迁徙与文 化、商路贸易与文化、战争与文化、文化保护的宏观视野出发,从大环境大背景下认识近代 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运用发展的、联系的思维,注重知识体系的横向与纵向对 比,从多层次、多视角认识贸易与文化的关系,并以史鉴今,对未来的应对进行积极的思考 与探索。本课教材论述比较详细,配备有较丰富的史料资源,建议教学过程以教材论述的史 实为基础,拓展史料来源,设计不同历史情境和问题,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本教学设计基于学习共同体模式,以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为基本教学方式,分为全 球贸易网、文化交流国际化两个主题。每个主题采用历史情景设置、思维层次递进的方式, 对学生学科素养要求逐渐提升。主题间侧重不同,全球贸易网主题侧重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 客观规律的把握;文化交流国际化主题侧重从家国情怀角度培养学生公民意识与责任意识。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的学习,学生对近代以来世界市场的形 1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成过程与影响有了认识,但尚未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缺乏整体性和辩证性的认识。教学过 程中需要搭建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在历史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解决关键问题;在分析中把握 历史的本质,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思考应对的方案,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全球贸易网形成的阶段与特点,分析其原因; 2.了解茶叶、服饰、钟表等中外交流的史实,认识商品在贸易过程中起到的文化交流功 能; 3.分析、理解影响全球贸易的因素; 4.思考贸易地位与文化地位的关系;能够将历史学习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荣结合起 来,提升公民意识与责任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发展概况。 难点:影响全球贸易的因素;贸易地位与文化地位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法国“猫晚” 2021 年 11 月 11 日晚,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展览馆人头攒动,上万名法国年轻人从这 2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个城市的不同角落聚集到此,来参加一场特殊的“Party”———双 11 晚会”。 2021 年 11 月 13 日下午 15:59 分,历时 48 小时,覆盖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天 猫双 11 全球狂欢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