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60003

【高效备课】人教版物理九(上)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4608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十三,运动,分子,1节,内能,高效
  • cover
第十三章 内能 本章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首先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进一步引出分子动理论;接着讲述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内能,通过实验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做功,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不同方法,反映了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最后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引出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并进一步学习关于比热容的热量计算. 本章共分3节: 1.第1节“分子热运动”,首先介绍了有关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识,通过对分子的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分子数目多,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提出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快慢,得出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然后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利用微观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宏观的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变化,为从分子结构角度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 2.第2节“内能”,“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教学中先通过生活中利用内能做功的实例引出内能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内能的影响因素(将宏观物理量“温度”和微观机理“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联系起来),然后讲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在分析热传递过程中提出“热量”的概念. 3.第3节“比热容”,这节是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讨论出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及升高温度的度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让学生对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大小有一个具体的印象. 【教学目标】 1.在知识目标方面:①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能用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间的距离及分子间的作用力)去解释物体固、液、气三态之间的转化;②知道内能、热量的概念,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③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在能力目标方面: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与弹簧的弹力进行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通过探究,认识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不同. 3.在素养目标方面:通过实验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重点】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内能和热量的概念,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与热传递,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课时建议】本章共有3节,建议7课时. 第1节 分子热运动……………………………………………………1.5课时 第2节 内能………………………………………………………………2课时 第1课时 初步认识内能 第2课时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第3节比热容……………………………………………………………2.5课时 第1课时 比热容 第2课时 热量的计算 本章复习训练…………………………………………………………1课时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能利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 三、素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