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62277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2.2《红烛》(共24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831017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上册,红烛
  • cover
(课件网) 红烛 第一课时 闻一多 部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 下面四句诗中所说的诗人是谁? 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作者简介 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现代爱国诗人、学者。 前期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新格律诗理论的倡导者,提出“三美”主张。 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 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红烛》; 1928年发表第二部诗集《死水》; 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作者简介 闻一多 (1899--1946)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 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 写作背景 闻一多 (1899--1946) 学习重难点 ① 意象“红烛”的解构 ② 象”相似而“意”不同的原因 ③ “红烛精神”的解读 意象解构 文艺评论中总能看到一个术语,叫“意象解构”,它指的是诗人经常将一个完整的意象,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来表情达意。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意象 红烛 蜡炬 请大家找出“蜡炬”这个意象在李商隐的诗中主要被分解成了哪几个部分, “红烛这个意象在闻一多的诗中主要被解构成了哪几个部分,并结合诗句尝试比较它们的象征意义是否相同。 “蜡炬”被分解为“灰”和“泪”, “红烛”被分解为“色”“灰”“泪”“光”四个部分。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热 烈 而 忧 伤 二、意象解构,品味内涵 任务一:请大家找出“红烛”中独有的“色”“光”部分描写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蜡烛有很多种颜色,诗人为什么选择红色? 红烛之红色象征赤诚、炽热、忠心,恰如诗人心中的那抹赤诚之红。 在诗人眼里红烛是理想人格的化身。 二、意象解构,品味内涵 任务一:请大家找出“红烛”中独有的“色”“光”部分描写 红烛之光从何来?面对这样的牺牲,诗人是否有过迟疑和犹豫?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自悟 不解/困惑 自我的价值为什么一定要在自我毁灭中去实现呢? 一正一反表现诗人认识的根本转变,只有燃烧自我才能放出光芒,产生了新的觉悟。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世人的梦:众人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在梦中。→让世人觉醒 世人的血:没有血性,麻木不仁。→让世人热血沸腾 灵魂、监狱:世人被困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思想监狱。 →把世人从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 诗人的坚定:牺牲自我,拯救世人!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他要以自己的生命照亮沉睡的中国人,使民众觉悟、奋起,获得解放。表现了历史的责任感。 二、意象解构,品味内涵 李大钊的“闹钟炸弹论” 你就像个闹钟,面对这些沉睡的人,你想把他们叫醒,你持续不断地响着,有的睡得浅的人被你叫醒了,跟你一块儿去叫醒众人。 但是人数太多了,你们的声音太微弱,叫醒的人毕竟有限,而且保不齐有的人嫌烦,时不时还踢坏两块,那么有的闹钟怕来不及,就拿自己的生命当做原料,化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