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72538

2024年语文文言文高分突破日习计划:第2天 师说 课件(共14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21565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024年,2天,PPT,14张,课件,师说
  • cover
(课件网)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日习计划 日习计划第2天 师说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古义是求学的人 用来……的,凭它(他)来……的 同“授”,传授 古义是跟从并且 以……为师 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无论,不分 尊师学习的风尚 助词,表句中停顿,不译 超出 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圣人 大概,恐怕 以……为耻 糊涂 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 有的,指代“句读之不知”,“或不焉”中的“或”指代“惑之不解” 同“否”,指不从师学习 古义是在小的方面学习 形容词作名词,大的方面 不以拜别人为师为耻 类 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 不与同列,意思是看不起 竟然 固定的老师 同类的人 才德优秀 不一定 超过 学术技艺 专门学习或研究 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全面 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赞许 古人从师之道 赠送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名词,道理 名词,风尚 名词,学问、主张 名词,道义。封建社会认为好的治国方法 名词,正确的途径、方法 动词,说 名词,道路 名词,老师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动词,学习 动词,从师 以……为师 名词,军队 连词,表转折,却 副词,就 副词,用于加强判断,就是 名词,表率、榜样 均为连词,表顺承 介词,向 均为介词,比 介词,对于 均为介词,表被动,被 介词,在 介词,从 第三人称代词,他 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副词,表推测,大概 副词,表祈使,还是 语气词,真是 代词,它们,指不跟从老师学习而遗留下的问题 代词,其中 连词,假如 副词,表祈使,一定 副词,表反问,难道 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文”在文中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韩愈反对魏晋以来骈俪的文风,提倡先秦汉代所普遍使用的散体文,并称散体文为“古文”。 B.“五经”是《诗》《书》《礼》《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合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 C.“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D.“巫医”“乐师”是古代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指一个叫“丁”的厨工。 解析 B项,《乐》应为《易》。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B.在古代“六艺”还可以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通常我们把《诗经》的内容“风、雅、颂”与表现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C.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隋唐以后,范围扩大,成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总称。现在指对学龄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文中的“小学”指前者。 D.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解析 C项,“文中的‘小学’指前者”错误,文中的“小学”意为“小的方面”。 本课结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