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84132

6.2 为了忘却的记念—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时分层练(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297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答案,分层,课时,中册,必修,选择性
  • cover
6.2 为了忘却的记念—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时分层练 【夯实基础】 1.识记字音、字形。 (1)赎(_____)_____ 渎(_____)_____ 黩(_____)_____ 牍(_____)_____ (2)惴(_____)_____ 喘(_____)_____ 湍(_____)_____ 颛(_____)_____ (3)竦(_____)_____ 悚(_____)_____ (4)戳(_____)_____ 戮(_____)_____ 截(_____)_____ (5)眷(_____)_____ 拳(_____)_____ 誊(_____)_____ 2.选出填入横线处恰当的词语。 ①虽然这种观点确有些先见之明,但这种说教与整个《红楼梦》以生动形象和生活细节的逼真描绘取胜作比较,就不免_____(黯然失色/相形见绌)了。 ②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_____(年青/年轻)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③数字化时代和之前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我们对这个词特别在意?因为数字化时代与之前的工业时代_____(截然不同/天渊之别)。 ④731部队曾经在中国人身上进行的实验惨绝人寰,相关描述令人_____(目不忍视/不忍卒读)。而且,731部队中那些本应治病救人的医生接受的是当时日本政府的巨额援助。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和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总有三四尺的。 B.夜里,我将译文和原文粗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几处曲译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误译。 C.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屑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敢,或不愿载这件事。 D.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柔石故居门前原来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上有一座石板铺成的桥,桥上镂刻着“金桥柔石”四字,_____ ①柔者,温顺也;石者,刚硬固执也。 ②柔石正是从这座小桥走向了刑场,也走向了不朽。 ③“柔石”这个笔名即缘于此。 ④令人叫绝的是,柔石的性格也暗合这两字。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提升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不崩的”“这个西红柿有一股番茄味”“三人行,必有三人”……近期,“废话文学”悄然流行于社交网络,引起年轻人的极大兴趣。 说起“废话”,它和文学沾边,①_____。比如鲁迅在《秋夜》里写的那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就是著名的“废话”。 朱自清甚至专门写过一篇《论废话》,其中便提到“所有言说,到头儿全是废话”。由此可见,废话源远流长,并非今日之网络才独有的现象。②_____,或许也和当下较为普遍的社交焦虑不无关系。很多人活跃于网络,面对看不见的陌生人侃侃而谈、毫无戒备,但是在面对面的现实交流中,却小心翼翼、吭吭哧哧起来,甚至还有了“社交恐惧症”一说。这样看来,有的人在现实中畏惧表达,到了网络便会有一种找补心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哪怕是废话连篇。 废话或许是无用的,但可有趣。项廷纪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朱自清也曾表示过:“得有点废话,我们才活得有意思。”因此,③_____,就是在包容一种宽松的说话空间、轻松的交流心态,以及由此带来的松弛、融洽的人际关系。一句话:废话也是话,不必废除它。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文中画线部分可改为“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两株枣树”,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你认为哪种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在他的《美的历程》一书中,曾这样概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学特征:“这种情感抒发大都在理性的渗透、制约和控制下,表现出一种情感中的理性的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