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84234

4.2 怜悯是人的天性—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时分层练(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274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答案,分层,课时,中册,必修,选择性
  • cover
4.2 怜悯是人的天性—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时分层练 【夯实基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修辞立其诚》基于“诚”这个核心概念进行( ),就“立其诚”的三层含义,由修辞到为人,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 )。作者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在“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批判和分析,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奥的现实意义。学习时应注意把握文章的观点,思考其对我们( )的启发意义。 《怜悯是人的天性》在批评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观点的基础上,用事实指出,善是人的本性,①_____,是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怜悯心对于人类生活,对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卢梭把怜悯心视为先于理性思考而存在的一种纯自然的人类天性和情感,这一观点很有启发性。但是,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其天性究竟是“自然本性”,还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请在学习中认真( )“人的怜悯心从何而来”这一论题。 “修辞立其诚”是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可见《修辞立其诚》关注的是“真”,而《怜悯是人的天性》②_____。一个动物在它的同类的尸体旁边走过时,总是感到不安的;有些动物甚至还以某种方式掩埋它们死去的同类。走进屠宰场的动物发出哀鸣,表明它们对所看到的恐怖情景是感同身受的。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阐释 阐述 立身处世 探究 B.阐释 阐述 安身立命 探索 C.阐述 阐释 立身处世 探究 D.阐述 阐释 安身立命 探索 2.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在“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批判和分析,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B.作者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在“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和批判,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奥的现实意义。 C.作者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在“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批判和思考,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奥的现实意义。 D.作者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在“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和批判,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古希腊的先哲中,有些人生前聪慧睿智,死后享受伟大;有些人生前弟子满堂,死时著作等身;苏格拉底却以他善辩而不为人师、创新而不立文字、生得平凡而死得从容显示出独特的风貌。当两千多年的岁月如水一般流去,苏格拉底之生和苏格拉底之死也渐行渐遥,在历史的远方化成一片苍茫。 公元前399年,那场著名的审判,为了坚守心中的正义,苏格拉底慨然赴死。一只在雅典上空飞来飞去、嗡嗡作响的马虻销声匿迹了。然而,①_____。相反,他完成自己的坚守之时,便是开始影响人类之日。 苏格拉底从来不远离生活,相反,总是兴味盎然地参与它,并从中挖掘出许多看似朴素实则大有深意的道理。也就是说,②_____,苏格拉底的哲学也不是一堆冷冰冰的文字。它是灵动的、隽永的,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跳动着心灵的脉搏。读苏格拉底与读《论语》中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感觉是如此相似,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即如沐春风。他提出的“认识你自己”的主张,至今还镌刻在戴尔菲神庙的入口处。这座神庙坐落在高高的城堡上。它不言不语,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却让见者无不心里一震。 4.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框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