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乡愁 余光中 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乡愁又是中国诗歌史上历久弥新的主题。许多诗人都曾表达过思乡之情。如: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这种情感演变成一种文化表达,从古至今,横隔千年,历久弥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看他是怎样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学习目标 1、 了解有关诗歌和文学的基本常识。 2、 理解、欣赏两首诗歌的优美意境和丰富含义。 3、 了解现代诗歌的语言要求: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作者 余光中可以说是一个“以现代文学运动为轴心的扛鼎诗人”。从现代诗的创作和影响来说,目前中国台湾诗人还很少有人超过他。并且,他还是中国台湾文坛上影响深远的家、评论家、翻译家。 他是50年代中国台湾掀起的现代诗运动中“蓝星”社团的发起者,他不仅以丰富的作品,还以新古典主义批评理论,推动了中国台湾现代诗最初的发展和后来的分化。他的现代诗影响很大,风格变化多样,著有《莲的形象》、《敲打乐》、《白玉苦瓜》、《梦与地理》等十几部诗集。 作者 余光中是一位锐进的诗人,他从传统诗的格律束缚中挣扎出来,又回到传统的继承之中,他掀起反叛五四新诗的旗帜,又从自由诗中吸取营养。他的不少诗作,有着深沉的怀念祖国的感情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乡愁》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文学常识 现代诗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要有真诚、挚烈的感情,才能发挥想象力,只有当诗人的胸襟情怀确实能与时代潮流以及广大人民的喜怒哀乐息息相通时,才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共鸣。 诗歌的形象刻画需要高度的凝练和集中,现代诗尤其重视这一点。(舒婷《致橡树》:橡树、木棉、凌霄花等意象象征具有不同爱情观的人,表达新时代的爱情观。) 诗歌还讲究语言的音乐性,现代诗虽没有严格的格律规范,但也要求既有自由变化,又有内在的和谐。 文本研读 1.自由诵读诗歌,思考诗人是采用何种顺序来构思本文的? 小时候———一枚———小小的———邮票———母亲 长大后———一张———窄窄的———船票———新娘 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母亲 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大陆 概念 “乡”: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具有“根”的意蕴。 “乡愁”: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怀念家乡的不绝情思。 “乡愁诗”:表达远离故乡的人对家乡的思念、对故土的眷恋、对亲人怀念的古今诗。 2.这样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不能颠倒,因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故不能颠倒。 3.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寄托乡愁?选取这些意象有什么妙处? 小小的邮票——— 窄窄的船票——— 矮矮的坟墓——— 浅浅的海峡——— 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对新娘缕缕的思念 对逝世母亲深切的怀念 对大陆,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四个意象都有空间上的阻隔,都显示着分离,漂泊,诀别,可望而不可即的离别情绪。 4.诗的第四节和前三节有什么关系?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前三节直抒思乡之情,第四节画龙点睛,并将乡愁的意境由“民愁”上升为“国愁”了。即由个人情感升华到家国情怀。 表达了作者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意象 “意”指诗人的情感;“象”指客观的景物。 “意象”就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可以分为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两者的关系: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