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96380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预习课件(51张)

日期:2024-06-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24665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二,自然,地理环境,地域,规律,预习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区域认知:了解自然带的地域分布。 2.综合思维: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3.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评价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合理性。 预习导学 导学探究 图表判读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预习导学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带 1.自然带的形成 由于陆地上各地区的 和海陆位置不同,使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热量、水分及 组合状况,分布着不同的气候类型,进而形成了与之相一致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及其自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宽度,呈 分布,称之为自然带。 2.特征:每个自然带都占有一定的 ,在地球上呈条带状分布。 纬度位置 水热 带状 宽度 二、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性 (1)概念:各自然带沿着 变化的方向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2)表示:从 到 的地域分异规律。 (3)形成原因:以 的变化为基础,水分条件的差异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4)典型地区:在 和 地带表现得更为明显。 2.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1)概念:在热量背景相同区域内,年降水量由 向 逐渐减少而引起的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表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 赤道 两极 热量 低纬度 高纬度 沿海 内陆 (3)形成原因:受 条件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受一定温度条件的影响。 (4)典型地区:在宽广的 大陆如亚欧大陆上表现比较明显。 3.垂直地带性 (1)形成过程:当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 时,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一定范围内降水增加,不同高度的水热组合特征各异。首先形成 ,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形成地貌、植被、土壤等垂直带和自然景观垂直带。 (2)影响因素:所处纬度、 、海拔、相对高度和 等。 (3)分布规律:高山地区,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丰富。 微评价 为什么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提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广阔,从沿海向内陆,水分差异大,所以自然带 水分 分异表现得很明显。 中纬度 相对高度 垂直气候带 距海远近 坡向 4.特殊地域分异(地方性分异规律) 自然带因海陆分布、 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比较复杂的分布现象。 5.意义 认识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重要途径。掌握地域分异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地形起伏 导学探究 探究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情境诱思 阳春三月,循着一个久远的梦,踏上了那块令我魂牵梦绕的江南水乡,水乡的千古秦淮情,蒙蒙烟雨梦,水乡的粉墙黛瓦,水乡的小桥流水,让我流连忘返…… 这三月漫天飞舞的雪花,已经不再预示着寒冷。雪花落在脸上,轻轻的、柔柔的,有种清清爽爽的感觉;雪花落在树上,轻轻地粘在枝桠上,形成了冰凌、雪凇、树挂,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雪花落在地上,松松的、软软的,就像铺上了厚厚的地毯,给我们以银装素裹的世界…… [思考]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造成我国南北方阳春三月景色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反映了怎样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热量。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要点归纳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 地域分 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分异规律 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影 响 因 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重要因素 水分 热量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 布 特 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 (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 (东西方向) 图示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