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096420

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预习课件(73张)

日期:2025-01-1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17058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二,区域,差异,因地制宜,预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认识区域比较的途径,区域比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区域认知) 2.能从整体性、关联性的角度对区域进行比较,找出区域差异,分析区域因地制宜的发展之路。(综合思维) 3.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观) 4.深入某一区域,调研区域发展要素、 区域发展途径。(地理实践力) 预习导学 01 一、区域比较 1.区域比较的意义:通过区域比较可以明确区域的  优势、相对优势和存在问题,为明确区域发展状况、选择区域发展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评估区域发展潜力提供 。 绝对 依据 2.区域比较途径:一般而言,区域比较主要从 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区域比较时,不仅要分析区域间的异同,还要考虑各区域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本区域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区域环境特征,以及本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联系。 自然环境 二、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发展 1.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 (1)按水文、地貌特点把长江干流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河源至宜昌为上游段,宜昌至湖口为中游段,   以下为下游段。 湖口 (2)自然环境的差异。 ①地形:长江上游地区山高谷深,以高原、高大山地、盆地为主;中游地区以山地、平原为主;下游地区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②气候: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具有 性;中游地区的降水年际变化大;下游地区因东临太平洋,气候受 影响大。 多样 海洋 ③河流、湖泊差异:长江上游地区,长江干流的金沙江段,滩多弯急,两岸支流少而短;宜宾到宜昌河段,流经四川盆地,支流众多,水流缓急交替。中游地区河流蜿蜒曲折。下游地区 ,水流缓慢,河网密布。上游地区湖泊以 湖泊群为主,既有淡水湖,也有咸水湖;而中、下游地区湖泊以平原湖泊群为主,为 湖。 江阔水深 高原 淡水 (3)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 ①自然资源: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均具有突出的自然资源 优势,但是在资源量及资源类型上存在一定差异。 矿产 上游 资源丰富,资源类型多样,且能源和矿产资源空间组合好 中游 水资源丰富,有巨大的水能蕴藏量和开发潜力。该区是我国 资源密集带,矿产资源品种丰富、类型多样 下游 海洋生物、能源、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产资源较少 ②区位条件优势。 上游 虽处于内陆,但依托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 相邻,有 优势 中游 位居我国的腹心地带,拥有四通八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网络,与全国各地相连,是我国东西部、南北方经济交流的  下游 临江濒海,有我国最大的沿海 群,是国内和国际联系的交通枢纽。因处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和沿江地带的交会区,长江下游地区较早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区域 边境贸易 中心枢纽 港口 2.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发展 (1)上游地区的发展策略。 ①多草地和林地,可以重点发展 。 ②依托自然生态和少数民族风情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 旅游。 ③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发 资源,可建立全国性的能源、原材料加工基地。 ④通过工业基地的建设及改革,巩固加强第二产业。 特色生态农业 水能 ⑤为改善投资环境,需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并利用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⑥建立现代化综合交通通信网络体系,加快 进程。 (2)中游地区的发展策略。 ①农业:综合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适度发展规模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主要农产品优势区。 城镇化 ②利用水能、矿产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③完善交通,开拓市场,提高第三产业水平。 (3)下游地区的发展策略。 ①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重点发展 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