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099015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3.12张骞通西域课时训练

日期:2025-10-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1134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3.12,张骞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3.12张骞通西域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唐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称为(  )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汉朝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故选B。 2.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右图所示壁画反映的是(  ) A.佛教的传入 B.张骞出使西域 C.西汉诸侯把封地分给其子弟 D.丝绸之路上跋涉的商队 【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图片再现史实的能力。图为张骞出使西域壁画,图中的张骞正向汉武帝告别。故选B。 3.下列关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受汉武帝派遣 B.乌孙国王愿意与汉政府联合进攻匈奴 C.随行人员分头访问了西域各国 D.乌孙使者来长安向汉政府表示敬意 【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来到乌孙时,乌孙国内动乱,无法与汉朝合作,故B项表述不正确。故选B。 4.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共同点是(  ) A.都与匈奴有关 B.都是为了联络大月氏 C.都是为了加强与西域的友好交往 D.都从此加强了内地与匈奴的联系 【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西汉王朝的统治者在同匈奴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特别是汉武帝即位后,从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匈奴世仇之意,但苦于无人相助后,便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想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断匈右臂”。作用:张骞这次远征,未能达到同大月氏建立联盟,以夹攻匈奴的目的,但产生的实际影响和所起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成功。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一是招与匈奴有矛盾的乌孙东归故地,以断匈奴右臂;二是宣扬国威,劝说西域诸国与汉联合,使之成为汉王朝之外臣。作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此后,汉朝和西域各国经常互派使者,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发展,形成了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景象。所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共同点是都与匈奴有关,故选A。 5.在拍电视剧《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该场面中最不适合摆放的道具是(  ) A.铁剑 B.丝绸 C.瓷器 D.葡萄 【答案】D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应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桃等植物以及乐器和歌舞,开始传入中原;张骞拜别汉武帝是张骞通西域的开始,葡萄等尚未传入,D项不正确。 6.某同学到新疆旅游,在博物馆里见到了许多在当地出土的中原丝织品。他结合所学的知识推测出:大量丝织品从中原传入新疆最早始于(  ) A.秦始皇统治时期 B.汉高祖统治时期 C.汉武帝统治时期 D.光武帝统治时期 【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加强了;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故大量丝织品从中原传入新疆最早始于汉武帝统治时期。故选C。 7.2010年5月17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开辟丝绸之路 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昭君出塞 【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