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109100

中职《生理学基础》(重庆大学版·2022)同步课件:2 细胞(共38张PPT)

日期:2024-12-29 科目: 类型:素材 查看:68次 大小:143688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中职,38张,细胞,课件,同步,2022
    (课件网)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一)脂质双分子层 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二)细胞膜蛋白质 镶嵌或贯穿于脂质双分子层中,细胞膜具有的各种功能大多与其有关。 知识回顾: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1、概念: 了解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顺浓度差)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 2、特点: ①顺浓度差转运 ②不依靠膜蛋白的“帮助” ③不需另外消耗能量 3、转运的物质: O2、CO2等少数几种。 4、影响转运速度的因素: 浓度差 通透性 (二)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①通道转运 ②载体转运 分类: 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需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 1、通道转运 能转运的物质: 各种带电离子 体液中的离子在膜通道蛋白介导下,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扩散。 2、载体转运 葡萄糖(GL)、氨基酸(AA)等小分子物质。 能转运的物质: 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在载体蛋白介导下,顺浓度差进行的扩散。 载体转运的特点 特异性 (∵特殊膜蛋白质本身有结构特异性) 饱和现象 (∵载体蛋白质是有限的) 竟争抑制性(∵经同一特殊膜蛋白质转运) 熟悉! * * (三)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概念: 特点: ①逆电-化学梯度进行,需要消耗能量; ②依靠特殊膜蛋白质(泵)的“帮助”; 掌握! 物质逆浓度差,在“泵蛋白”的帮助下,需细胞代谢供能的转运方式。 泵转运———Na+-K+泵 Na+-K+泵又称Na+-K+-ATP酶,简称钠泵。 通道转运与钠-钾泵转运模式图 总结: 钠-钾泵作用: 分解ATP,释放能量 逆浓度差转运钠、钾离子 生理意义: 维持[Na+]o高、[K+]i高 的不均匀分布状态 2K+泵至细胞内;3Na+泵至细胞外 分解ATP产生能量 当[Na+]i↑/[K+]o↑激活 钠-钾泵: 掌握! 维持细胞内外钠、钾离子分布不平衡。 (四)入胞和出胞  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出细胞的过程。 出胞:指细胞把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排出的过程。 入胞:指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分 为:吞噬=转运物质为固体; 吞饮=转运物质为液体。 了解! 注:入胞和出胞要耗能。 概 述 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伴有的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现象。 细胞生物电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心电图、脑电图等就是这些不同器官和组织活动时生物电变化的表现。 二、细胞的跨膜电变化 (一)静息电位( RP) 及其产生原理 掌握! 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 1、定义: 证明RP的实验: (甲)证明膜外任意两点间无电位差。。 (丙)证明膜内、外任意两点间有电位差。 (乙)证明膜内任意两点间无电位差。。 丙 乙 A、 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 2、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1)静息电位的产生条件 主要离子分布: 膜内: 膜外: B、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通透性:K+ > Cl- > Na+ > A- (2)RP产生机制: 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 A-不能向膜外扩散 膜内电位↓(负电场) 膜外电位↑(正电场) 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 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RP 结论:RP的产生主要是K+外流的结果。 ∴RP=K+的平衡电位 熟悉! (二)动作电位(AP)及其产生原理 掌握哟! 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可传播的电位变化。 1.概 念: AP实验现象: 链接 动作电位的过程 上升支 去极化 下降支 复极化 后电位 锋电位 膜电位降低的过程(内负值减小)———去极化 膜电位加大的过程(内负值加大)———超极化 极化 polariz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膜外—正 + + + + + + + + + + + + + + + + + + + 膜内—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