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17915

6.2共筑生命家园【2023秋九上道法课后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23281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后,解析,原卷版,作业,道法,共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6.2共筑生命家园 考点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例1.(2023·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在浙江安吉,“卖石头”到“卖风景”之变,圆了乡亲们的生态小康梦;在山西右玉,通过植树造林、防沙治沙,不毛之地变身塞上绿洲,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上述材料说明( ) ①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 ②人类只有征服自然才能获得金山银山 ③我国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有机统一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认识和把握。 ①④:题文中浙江安吉和山西右玉生态环保带来农民致富的材料昭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这充分说明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有机统一的 ,①④说法正确; 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类可以开发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征服自然,②说法错误; ③:题文材料说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未体现我国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③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考点2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例2.(2023·四川德阳·中考真题)天然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其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各方面的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2022年6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的制定实施,旨在( ) ①制裁破坏湿地资源的犯罪行为 ②更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③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④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保护环境。 ②④:结合题文可知,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是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②④说法正确, ①③:这不是制定此法的目的,①③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2012—2020年黄河流域水质监测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 ①近年来黄河水质得到显著改善 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仍很突出 ③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成效 ④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满意度提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 ①③:依据题文描述,2012年至2020年黄河流域水质监测情况中,优质水质断面比例、一般水质断面比例和劣质水质断面比例的变化,可以看出近年来,黄河水质得到显著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成效,故①③说法正确; ②④:这两个观点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4.(2023·贵州黔西·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4月,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地球日主场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自然资源部会同生态环境部、林草局等部门,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编制,完成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这说明( ) A.人类要尊重、呵护自然,绝对服从自然 B.我国加强国际合作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C.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D.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 C:分析题文,我国完成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结合教材知识可知,这说明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C正确; A:绝对服从自然,观点太绝对;A错误; B:题干没有体现加强国际合作,B不符合题意; D:就能实现,观点太绝对;D错误; 故本题选C。 5.(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