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27349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1用数对确定位置(课件+教案)

日期:2024-06-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84496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教案,课件,位置,确定,用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物体位置。 2.学习内容分析:本课内容以多媒体教室情景为原型,以学生的座位表为依托,通过寻求学生位置的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并形成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首先通过让学生找出坐在第2列、第3行的张亮同学,明确行与列的含义及确定规则。然后由聪聪给出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学习核心素养分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开家长会时你怎样和家长说,才能让家长准确地坐在你的座位上呢?(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位置。(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一班看一看。看,这是张亮所在班级上课的情境,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在哪儿吗?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找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及时鼓励和表扬。 讲授新课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认识行、列,确定规则。课件出示教科书P19例1部分情境图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张亮的位置。刚才同学们在描述张亮的位置时,由于观察方法和角度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你们所说的组、排、列、行等词都是指明看的方式,竖着来看或横着来看。一般来说,我们把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行。师:屏幕上的座位哪里是第1列?张亮的位置是在从哪边往哪边数的第几列?课件从左往右一列一列地出示座位图,并依次标出座位图的列数。师:通常确定第几行一般都是从前往后数的。(课件出示最开始的座位图)这幅图上第1行在哪里?第4行呢?一共有几行?课件从前往后一行一行地出示座位图,并依次标出座位图的行数。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能用刚才所学的行和列来表述张亮的位置吗?(第3行,第2列)2.认识数对,形成概念。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请同学们将这3个同学的位置记录下来。(在课件上快速圈出3个同学的位置)有的学生发现自己来不及记录。师:是老师的速度太快了,还是你们的记录方法不够简便呢?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下每个同学的位置呢?先说一说张亮的位置你们是怎么记的。(3行2列 2列3行 3 2 )师:数学上专门有一种用来确定位置的简便方法,如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理解数对的含义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对中的两个数各表示什么?写数对时注意什么?(学生说一说)师:这是数学上表示位置的方法,用两个数分别表示列和行,左边的数表示列,右边的数表示行,中间用逗号隔开,为了表示一个整体,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像这样有顺序的两个数,称为“数对”。(教师边说边板书)4.运用数对确定位置,加深理解。师: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位置,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的位置,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师:那王艳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吗?(3,4)赵雪的位置可以用哪个数对表示呢?(4,3)师:王艳同学和赵雪同学的位置都是用数字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