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41216

8.《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案(共两课时)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906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课时
  • cover
8《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开启童话探秘之旅,认识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语文要素 阅读:1.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2.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教师准备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前置性学习内容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新词,完成本课《预习卡》。 2.了解作者安徒生。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目标 1.认识“捡、旧”等生字,读准“挣、几”等多音字,会写“柴、旧”等字,会写“火柴、围裙”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小女孩的形象。 3.交流课文第1~4自然段中印象深刻的地方。 情境与任务 打卡场地A:认识卖火柴的小女孩 活动一:插图导入,唤起阅读期待 同学们,我们的童话探秘之旅开始啦!今天,我们来打卡第一个场地。(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看这一幅图:在一年的最后一夜,又冷又黑,家家户户欢度佳节,每个窗户都透出灯光来,街上还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可是就在这样一个夜里,一个小女孩赤着脚孤零零地走在街上。为什么她不回家呢?为什么她不去找一个温暖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看看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设计意图:由课文插图切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关键信息,提出疑问,有助于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自主阅读童话的兴趣。 活动二:朗读课文,初识“小女孩”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检查本课《预习卡》。 (1)看词语卡片,想想该怎么读?同桌交流。 出示多音字词: 挣钱 几乎 喷香 晃荡 计划 挣扎 几个 喷水 明晃晃 划出了一道红光 预设:可以根据意思来判断多音字的读音,如“晃”,表示摇动、摆动的时候读“huàng”;表示光芒闪耀的时候读“huǎng”。 方法小结:学习多音字,我们可以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词语或句子中表示的意思来判断这个字的读音,也就是据意定音。 (2)分类出示词语,小组交流反馈。 第一组———火柴 燃烧 火焰 亮光 蜡烛 暖和 第二组———赤着脚 旧围裙 又冷又饿 缩成一团 几乎冻僵 预设1:抓住重点读准音。我们要读好翘舌音“柴”“烧”“烛”,可以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认识“燃”“焰”“烛”三个字,借助图片认识“旧”,创设情境学习“饿”。 预设2:对比读词说发现。第一组词语给人温暖的感觉;第二组词语给人寒冷的感觉,让人觉得小女孩特别可怜。 预设3:再读词语想画面。读着这些词语,我们的眼前好像出现了小女孩饥寒交迫地蜷缩在角落的画面。 (3)自主交流谈印象。读了这篇课文,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语来说说。 一个(    )的小女孩 预设:可怜、饥饿、寒冷、痛苦、没有卖出一根火柴、命运悲惨、又冷又饿、饥寒交迫…… (4)提出问题促思考。小女孩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是那么可怜,命运是那么悲惨,可是课文中却描写了很多美丽的景象,看———(“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等) 预设: ———这些都是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 ———小女孩又冷又饿,她渴望温暖,渴望美食,所以就幻想出这些东西来安慰自己。 ———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其实都是小女孩心里的愿望。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学词能力,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学习。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且故事发生的背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距甚远。因此,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疑问,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引导学生释疑解难,有效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 活动三:学习第一部分,品味小女孩的“可怜” 1.默读第1~4自然段,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是个(  )的小女孩。 预设:可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