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地理·必修2(中图版) 模块综合检测卷(一) (测试时间:45分钟 评价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下图为我国2008年末人口统计资料(单位:万人),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我国人口增长变化因果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高,每年净增人口多 C.死亡率低,老龄人口增加快 D.经济增长快,城市化水平高 解析:联系我国人口发展的实际,结合图中的 出卷网数据可知,我国人口总量大,但因计划生育的实施,出生率大大下降,自然增长率已经降至很低的水平,但因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人口压力很大,由于死亡率较低,老龄人口增长快,目前的经济增长很快,但城市化水平并不很高。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2.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 A.教育、医疗压力过大 B.城市化发展速度过慢 C.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 D.环境承载力已趋极限 解析:庞大的人口数量,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也带来教育、医疗、就业的压力过大等问题。2-1-c-n-j-y 答案:A 下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3~4题。 3.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北工业区的吸引 ②美国的南北战争 ③环境因素 ④新兴产业的吸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人口迁移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原因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解析:看图得知中国20世纪50-8 出卷网0年代中期人口从东部迁移到西北、东北边疆地区,这是由国家组织迁移,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主要从中部地区迁移至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主要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人民自发性的迁移,规模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人口主要从早已开发的东北部工业区迁往南部、西部后开发地区,迁入地区的优美环境,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生活成本较低成为主要吸引力。 21*cnjy*com 答案:3.D 4.B 读下面甲城地理位置图(图a)和该城市用地结构图(图b),完成5~6题。 图a 图b 5.在甲城的城市用地结构图中,①是( ) A.商业用地 B.公园绿地 C.居住用地 D.行政用地 6.甲城的工业用地(图中②)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其主要原因是( ) A.远离河流以防止水污染 B.位于与盛行风方向相垂直的郊外,以减轻大气污染 C.远离居住区以减弱噪声污染 D.远离农田以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5~6.解析:结合图a中的经纬度等信息可以 出卷网判断甲城市为我国南京市,盛行东南风与西北风,为了减轻工业区给市区带来的大气污染,故工业区应布局在东南风与西北风垂直的郊外,即市区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图b中①用地的占地面积最大,故为城市的居住用地。 答案:5.C 6.B 读以下我国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mm),完成7~8题。 区域 年平均降水量 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 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 城市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郊外平原区 645 267 96 171 7.从表中数据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最易发生( ) A.热岛效应 B.内涝积水 C.地下水缺乏 D.干岛效应 8.为缓解上述现象,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地面铺设透水砖 B.完善地下排水系统 C.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D.扩大空地硬底化 7~8.解析:依据表格中数 出卷网据可以得出:城市中心区年降水量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比例远大于郊外平原区,即在中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