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地球———我们的家园 1.1 认识地球面貌 第一课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模型)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有关的地球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2.识记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 过程与方法 1.尝试根据经纬度和经纬网判断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和半球位置。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如:站在海边为什么总是先看到船桅,后看到船身呢?3.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目标导航 ㈠预习热身 1.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 。 2.葡萄牙航海家 首次完成了人类环球航行的壮举,用实践证实了 大洋是相通的。 3.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是 人,透过舷窗,他看到了人类的家园是 太空中的一个蓝色的 。 4.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 千米, 表面积= 平方千米, 最大圆周长= 千米 老师点拨: 仔细阅读教材,相信上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 思考感悟: 三、活动与探究 ㈠活动的内容及方式 分组展开活动,完成教材第3页“积极参与”第1题。 ㈡探究的方法及所得规律 结合图1.3模拟“海边看船”,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 也可请到过海边有“海边看船”亲身经验的同学交流一下。 还可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自制纸船放在课桌上轻轻推移,平视纸船,看看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思考这是为什么。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㈢评价与交流(启示) 四、巩固提高 ㈠达标自测 5.站在岸边看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 ,后看到 。 6.地球仪(如右图)是科学家按照一定的 缩小,制作出的地球的 。 7.如右图,在框中填注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经线、纬线。 8.下列有关经线和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和纬线都是圆形的 B.经线和纬线互相平行 C.经线长度都相等,纬线中赤道最长 D.纬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 ㈡巩固提高 1.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圆形 B.棋盘式的正方体 C.倒扣的盘子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能证明地球形状的最具说服力的证据是: ( ) A.古人的直觉和想象 B.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 C.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 D.宇航员在空中拍摄到的地球的照片 3.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 A.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B.大西洋 太平洋 北冰洋 大西洋 C.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D.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4.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 A.6378千米 B.6357千米 C.6371千米 D.4万千米 5.假如每天以50千米的速度环绕地球最大圆周做一次徒步旅行,大约需要:( ) A.100天 B.1000天 C.800天 D.8000天 6.有关地球仪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仪是我们了解地球的唯一工具 B.地球仪是按一定比例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C.地球仪是用颜色来表示事物 D.地球仪和地球完全相同 7.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是:( ) A.地轴 B.经线 C.纬线 D.赤道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就认为:宇宙中最完美的形式是球形,因而人类所居住的大地应该具备最完美的形式,大地只有球形才能适应“宇宙和谐”的要求。因此,柏拉图是“地球”概念的第一人。后来,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接受了老师的观点,并在观察了月食等大量自然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圆学说,但是,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而不被人们所认同。直到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才有力地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形。 材料(二):航海船员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船从北向南行驶,北极星的高度会逐渐变低,最后隐没在地平线以下。而会看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