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188477

10.25.3免疫教案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19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1164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0.25.3,免疫,教案,苏教版,生物,八年级
  • cover
第三节 免疫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免疫知识的学习,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 (2)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 教学难点: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关天花的资料,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图片,预防接种卡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着大量的病原体,可以说你时时刻刻被它们包围着,而我们却能健康地生活,这是为什么呢? 展示:①人打一个喷嚏喷出细菌的数量;②超市手推车扶手上的细菌的数量;③清洁工的图片及数据。 讲述:免疫系统就像是一支“军队”,时刻守护着我们的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支“军队”的组成。 (二)互动授课 出示有关天花的资料,引出免疫的概念:免疫从狭义上讲是人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和有害物质的抵抗力。 展示:小明患上乙型流行性感冒,一个星期后痊愈的漫画。 过渡:我们一起来了解小明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讲述:有一群“不怀好意”的病原体正在空气中飘荡,寻找合适的地方栖身。它能否一举成功呢?它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身体的“免疫大军”又如何与它战斗? 1. 展示病原体落在小明皮肤上的图片。提问:病原体能直接通过皮肤进入人的身体吗?为什么? 学生:不能。人体的表面覆盖着皮肤,人体与外界相通的有些腔道的表面覆盖着黏膜,有些腔道的表面还有纤毛。这些结构共同组成了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的有效屏障。消化道和呼吸道表面的黏膜还能分泌黏液,具有抑制病原体活动或杀死病原体的作用。 展示“呼吸道表面的黏膜、纤毛和黏液示意图”,引导学生归纳第一道防线的组成与功能。 师生共同归纳:皮肤和黏膜等作为天然屏障,构成了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一道免疫防线。 2. 提问:一群“幸运”的病原体穿过了第一道防线,抵达小明肺部的毛细血管。它们又会遇上什么麻烦呢?同时展示血液的图片,请学生回忆白细胞的作用。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97页的图25-9,引导学生总结第二道防线的组成与作用。 师生共同归纳:当病原体突破人体的天然屏障———皮肤和黏膜,侵入人体时,人体内多种杀菌物质和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就会发挥作用,清除病原体,如血液中的白细胞吞噬病原体,阻止病原体在人体内传播。杀菌物质和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构成了保护人体的又一道免疫防线。 过渡提问:病原体在穿越第二道防线的时候“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可是它们中的一支“精锐部队”———乙型流感病毒,却能逃过两道防线,到达小明的咽喉部细胞并攻击细胞。免疫系统这时是否束手无策了? 3.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8页第1~4段内容,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什么? 学生: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有哪些? 学生: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扁桃体和淋巴结。 (3)什么细胞能产生抗体? 学生:淋巴细胞。 (4)抗体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蛋白质。 (5)淋巴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抗体? 学生:淋巴细胞在受到病原体刺激时会产生抗体。 (6)什么是抗原? 学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病原体等称为抗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①当某种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能够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病原体等称为抗原,抗体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能够识别相应的抗原并清除它们。 ②在抗原被清除后,有些抗体仍然能够较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