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193706

4.3诚实守信(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1262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诚实守信,教案
  • cover
4. 社会生活讲道德 4.3 诚实守信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诚信做人做事的美好,树立诚信价值观;体会中华 传统美德的力量,养成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积极参加社会诚信建设,为营造诚信 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 2.通过本框,引导学生理解在社会生活中失信给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提高辨别能力,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诚信,学会运用诚信的智慧。 3.通过本框,引导学生明确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理解诚信的价值和意义,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诚信的具体要求。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重点:诚信无价。 2.突破策略:通过学生身边耳熟能详的事例,通过正反事例对比感受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乃至对国家的重要性。 二、教学难点 1.难点:践行诚信。 2.突破策略:通过设置一些辩论活动和学生面对价值冲突时叩问内心的思考,让学生真正将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让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境时,通过多种角度的解决方法,相互对比得出最佳解决方案,进而得出践行诚信需要智慧。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活动 他们愿意等我的 学生阅读教材P41运用你的经验,思考问题。 小方与同学约好周日一起参加志愿者活动,早上八点在校门口集合。早晨,闹钟响了,但是小方翻身又睡了。妈妈来催他:“赶紧起床,要迟到了!”“没事,我不到,他们不会走的。”小方到校门口时,有同学抱怨说:“你怎么迟到了十分钟!” 1.思考:你愿意和小方这样的人交往吗? 2.思考:你怎么看待小方的言行? 教师总结:小方迟到了十分钟,耽误了其他同学的时间,所以我们要守时,要说到做到,否则,不仅耽误他人的时间,还会失去同学们的信任。我们要信守承诺,做一个诚信的人。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通过发生在同龄人身边的生活实例,从真实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诚信还是立身处世的准则,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是否也存在类似不诚信的行为,由此感知和思考诚信问题,从而导入新课—《诚实守信》。) 讲授新课 (一)环节一 诚信无价 活动一 诚信的含义 1.思考:你能够背诵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尝试背诵一下? 国家层面: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教师总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 2.思考:“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我们就依靠道德标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总结: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起到教化作用,但是一些不守道徳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是无法被道德约束的,如为什么有很多企业违背诚信却仍然获利等。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过程中,讲诚实,重诺言,守信用。这对建设诚信社会、规范经济秩序、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诚信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现代社会注重信用体系和制度建设,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通过这段材料的讲述和查阅法律文献,学生意识到诚信是权利义务双方在进行民事活动时遵循的基本的交易原则,即没有做到诚信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此处引入这段材料,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仅是道德问题,它也是一项民法原则,加深了学生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也为后面法治学习打下基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