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194508

2《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共29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职业模块工科类

日期:2025-10-14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191167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中职,工科,模块,职业,高教,语文
  • cover
(课件网)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 素 目录 01. 新课引入 02.整体感知 03.研习课文 04.课内练习 第一部分 新课引入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结构,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2、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命题产生自己的思考。 20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一生都在热诚地为公众的良知辩护。“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使得他坚决反对导致人类灾难的战争。1961年,因反战静坐示威,89岁的罗素与他的妻子被判两个月监禁。 一生经历过几次婚姻变故,但他始终是真诚的,一直在努力追求爱。 一生著书71种,论文几千篇,涉及哲学、数学、科学、政治、宗教等诸方面,享有“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之称。 作者简介(1872--1970): 一、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正音正字,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结构:总――分――总。总提人生追求,分述追求理由,总结表明态度 读一读 遏(è)制 飓(jù)风 俯瞰(kàn) 濒(bīn)临 肆(sì)意 震颤(chàn) 死寂(jì) 多音字 颤抖(chàn ) 秘鲁(bì ) 呼号(háo) 颤栗(zhàn) 神秘(mì ) 号外(hào) 词语掌握 死寂:没有一丝生气;形容极其安静, 死沉沉的。 遏制:制止,控制。 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 飓风:气象学上旧指12级风。 第二部分 整体感知 二、整体感知: 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明确: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心。 第三部分 研习课文 三、具体研习课文: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2.作者寻求哪些领域的知识? 3.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4.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罗素是怎样的人? 渴望爱情的原因 带来狂喜 摆脱孤寂 体会美好人生境界(见到天堂 的缩影)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追求知识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追求知识(罗素的学术成就) 罗素一生著书71种,著述涉及哲学、 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 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 同情苦难 饥饿中的孩子 被压迫、被折磨者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孤苦无依的老人 死于流弹的平民 孤独、惊恐的儿童 父亲被杀后的伊拉克女孩 孤苦无依的老人 罗素一生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反对侵略战争。二战期间,还因反战坐了六个月牢。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监禁。 1964年他卖掉古书,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罗素提出强烈抗议。 和平的使者 作者一生的追求中哪一种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 想一想: 对整个人类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 思考:虽然罗素一生的追求常给他在人生苦海上带来绝望,但他仍认为值得活,这体现了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具有博大胸襟和高洁情怀的大思想家。 第四部分 课内练习 课内练习: 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罗素说他为了支配他的三种感情而活,并且认为是“值得活的”。你又为何而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心灵的笔,为自己勾勒出一副灿烂的理想图,100字左右。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