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03383

4.1《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259725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35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喜看稻菽千重浪 01 知人论世 沈英甲,吉林辉南人。曾任《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探索自然》,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电影文学剧本《冯如》等20余部作品。 走近作者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创 作 背 景 02 初读感知 稻菽 shū 饥馑 jǐn 山麓 lù 田埂 ɡěnɡ 一蔸 dōu 蕴藏 yùn 籼稻 xiān 分蘖 niè 贬斥 biǎn 字音识记 词语积累 义无反顾 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决不能退缩回头。 在所不计 处于某种情况,绝不吝惜。 亦步亦趋 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自给自足 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 人 物 通 讯 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的写作对象 1.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 2.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 3.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 4.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 解 题 作为一篇通讯,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正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到韶山》中的诗句,既突出农业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还隐含着对未来农业更广阔前景的展望,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译文】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已经与故乡阔别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铁鞭。 因为有这么多敢为自己伟大理想而去牺牲的人,敢去改变旧的日月换新的天地。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题目出处 解 题 副标题:--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点明报道的中心人物 03 文本研读 概括层次 第一部分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 课文分析 思考1:细节描写是通讯报道中的重要元素,也是通讯报道中描写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元。在这篇通讯中,作者如何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来表现袁隆平的优秀品质? 片段①:“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跨”“迈”“蹲”“翻”等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在试验田工作的情形,表现了他工作时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 文本分析 片段②:“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敏锐”“屏气静神”“欣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