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08086

12 古诗三首 教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494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古诗,三首,教案
  • cover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 古诗三首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 2.有 感情 地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本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会背多少首诗呢 和大家分享你最喜欢的那首诗吧! 2.让我们齐背这几首诗吧!(播放图片) 3.今天老师要与大家共同来学习新的古诗———《古诗三首》。(板书课题) 二、漫游古诗王国第一站:字词站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 【出示“自己学、互相学”内容】 自己学:自由朗读诗句,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 读顺,尝试划分节奏。 互相学: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共同解决读音和节奏问题。 2.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3.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熟字减偏旁识字:奶--乃 该--亥 通过熟字换偏旁识字:待———恃狗———拘 4.指导书写。【出示 8个生字】 (1)着重分析指导“祭、熏、亥、恃”。 指名说说哪个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字形。(“祭”左上部分的横撇要舒展,右上部分的捺也要舒展,下部“示”字的两横要适当收缩,避让上边的横撇和捺。“熏”上半部分横画较多,其中第二笔横最长,与下半部分的四点底宽度相当,整个字中间只有一笔竖,不要写成“千、黑”两部分。) (2)教师示范书写。 (3)生练写。 (4)小组内展示并品析。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三、漫游古诗王国第二站:意思关 1.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交代遗嘱。这位老人就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志士、大诗人陆游。(板书:陆游)他的遗嘱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示儿》。(板书:示儿) 2.自由读古诗,根据旁边注释,理解古诗大体意思。 3.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 4.了解作者及背景。 (1)诗人陆游在临终之前最遗憾的是什么 预设:不见九州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他交代儿子在家祭时一定要告诉他的消息是什么 预设:王师北定中原。 (3)教师小结:要想理解一首诗,一定要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让我们把历史的车轮倒退到八百多年前,看看当时诗人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 ①[资料出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乾道二年,陆游因主张抗金而被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公元1126年,也就是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军占领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次年,金人把北宋的两个皇帝--太上皇宋徽宗和当朝皇帝宋钦宗捕去,北宋亡国。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南宋。但是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的领土,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中原的老百姓被金人奴役。直到陆游85岁去世时,南宋也没有恢复对中原的统治。诗人在临终时提笔写下了《示儿》这首诗。 5.理解诗意。 (1)“示儿”是什么意思 “示”,告诉,告知。“示儿”,给儿子看。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 (3)理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①教师范读。(读出陆游临终前豁 达的生死观) ②教师引读:人死之后,一切财产都已成空———人死之后,一切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