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47789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460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 名:统编教材-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1.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2.朗读并背诵古诗《蝉》,体会诗人借助蝉抒发高洁志向的情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1.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恰当运用。2.理解并背诵《蝉》,体会诗人借助蝉抒发高洁志向的情感。 教学难点:1.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恰当运用。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借助蝉抒发高洁志向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题,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读懂题意,了解要求。3.读句子,比较“开辟”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4.读句子,比较“姿态”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5.小结: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可能会有所不同,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理解。6.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1)引导学生理解“温和”在形容气候时的意思。(2)引导学生理解“温和”在形容性格时的意思。(3)根据“温和”这个词语的两个不同意思,分别写一个句子。(4)交流、反馈。(5)小结:通过这一题的练习,我们知道了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我们也可以写出不同的句子。二、学习日积月累,初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借蝉抒发的高洁志向。1.复习《落花生》,引入古诗学习。2.正确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古诗。(1)教师示范读古诗。(2)学生练习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诗句中的停顿。(3)指名读古诗。3.理解难懂字词,读懂诗意。(1)反馈预习成果,理解难懂字词。(2)理解诗句意思。(3)学生交流,分句理解。(4)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须,吮吸着纯净的露水。它的鸣叫声从梧桐树之间传出。蝉的叫声之所以能传到很远,是因为自己站得高,而不是凭借秋风的力量。(5)小结: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蝉的外形、习性、声音,实际上是借物喻人。4.补充资料,指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1)补充作者资料:虞世南,初唐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以博学多能、直言善谏而声名远播,深得唐太宗的赏识,对贞观之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曾这样评价他:“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2)体会诗人的情感:读了诗,听了补充资料,你觉得诗人虞世南和诗中所写的蝉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3)小结:诗人借蝉阐发高洁的志向,告诉我们做人也要像蝉一样,只有自己立身高处,德馨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5.指导诵读、尝试背诵。6.拓展交流,复习已学的咏物诗。(1)提问:我们还学过不少像《蝉》一样的古诗,它们都借助某一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谁来背一背?(2)交流。三、布置作业1.任选一组,用“精神”“简单”的不同意思写句子。精神(形容人) (形容植物) 简单(形容事情) (形容头脑) 2.背诵古诗《蝉》。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 名:统编教材-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2.朗读并背诵古诗《蝉》,体会诗人借助蝉抒发高洁志向的情感。 课前学习任务 1.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开辟”“姿态”“温和”的意思。2.预习古诗《蝉》。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题:读句子,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学习任务二】 学习“日积月累”:朗读古诗《蝉》,理解难懂字词,读懂诗意,体会诗人借蝉抒发的高洁志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