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探索地球 教学设计 【课题】23探索地球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人们从古到今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知道地球是个球状天体。 科学思维:能根据图片和查阅文字资料解释地球是个球状天体;能利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 探究实践: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意识到地球是球形的;能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解释地球是个球状天体。 态度责任: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地球的形状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了解人类在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中所做的努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重难、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教学难点: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意识到地球是球形的;能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解释地球是个球状天体。 【教学准备】 1.小船、木板、球体、地球仪 2.课件、视频 3.搜集人们认识地球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知道地球的形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那古人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今天让我们通过《探索地球》一课,探索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历程吧!板书:探索地球。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活动一: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一)汇总资料,分类整理。谈话:课前我布置大家分组搜集了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外国人对地球认识的相关资料,请大家组内交流,汇总和整理资料。 (二)全班交流,达成共识1.分组整理资料2.小组代表交流谈话:接下来我们先交流在中国古人眼里,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三)结合材料包,按照从古至今的顺序班内交流。 (四)四大文明古国对地球的认识谈话: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来看看 1.“盖天说”谈话:古时候的人 ,由于活动的范围很小 ,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区的一小块地方,因此单凭直觉 ,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2.教师小结:用四个字概括盖天说? 板书:天圆地方这个时期的古人对地球的认识还只是靠猜测。也就是阶段:猜测阶段。 3.“浑天说”。谈话:谁想补充?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终于发现,有一些客观现象是无法用盖天说来解释的。后来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天空星体的运动轨迹,这就产生了“浑天说”。 4.搜集资料的方法提问:这么丰富的资料都是从哪里搜集的?阅读科普图书、观看科学纪录片、上网查询、查阅报刊、咨询专业人士等都是搜集资料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将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5.小结:科技和交通的落后导致人认识的局限性,古人根据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猜测出地球的形状。这个时期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还是处于猜测阶段。 (五)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 1.提出问题谈话:刚才大家交流的都是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测,顺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谁来继续交流? 2.学生交流观察地平线上的星星、观察月食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由此推测出大地是球体。 3.观看视频谈话:这位同学的知识可真丰富,你见过月食吗?通过这个视频,我们来认识下月食的形成。 4.教师小结 亚里士多德对大地是球形作出了论证,他通过观察月食推测地球是球状的。人们认识地球也有最初的猜测变为根据现象进行推测,更有科学依据了。人们认识地球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推测阶段。板书:观察月食 (六)古船归航 1.分析资料谈话:人们还通过什么方法来推测地球是圆的?大家结合课本上的资料卡,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答案? 2.学生交流 3.师生小结板书:古船归航。 活动二:模拟帆船归航实验。谈话:下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模拟帆船归航的情景吧! 1.选取实验器材。谈话:小组讨论一下,选择什么材料来做这个实验? 2.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