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49402

4.2以礼待人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570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待人,教学设计
  • cover
第2课时 以礼待人 1.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类礼节和礼仪,知道礼貌待人的方法。 2.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表达、展现文明有礼。 3.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 以礼待人的重要性,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如何在实践中做到文明有礼。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剧本———《公交车上的闹剧》,组织学生上台表演,并提出问题:在公交车上踩到人,应该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这两人最后为什么厮打起来,还闹到了公安局呢?通过剧本表演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剧本内容发人深省,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以礼待人的重要性,顺畅地引出本课课题。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剧本表演,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新知探究 一、待人礼为先 (一)礼的含义和表现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两幅漫画,并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这两幅漫画,让学生在漫画中真切感受到什么是礼,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能够较好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容易分析、探究出“礼的含义和表现”,具有很强的引导和启发意义。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反思,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总结】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二)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三句关于“礼”的名言,进行讲解后提出问题。本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对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古代名人的论述中说明文明有礼对一个人立身处世的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了解名言的内涵后,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三)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六尺巷的故事,并提出问题。通过对经典故事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明白“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的道理,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讲文明、懂礼貌。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创设一个“某个同学在讲台上面讲故事,下面的同学有不同表现”的情境,并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讲故事的同学,你愿意与哪些同学交往?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可结合自身的经验作出正确的选择。通过这个活动,促使学生反思自身行为,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 【教师总结】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四)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教材第38页中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本活动意在启发学生在各种场合、情境下,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体现“礼仪之邦”公民的形象,在体育观赛中,体现中国人民热情的面貌、爱国向上的精神。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自身的感受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总结】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二、做文明有礼的人 (一)文明有礼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列宁谦让的故事,并提出问题。通过列宁的故事,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从而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