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7.5 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3分) 1.(3分)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A. 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 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 D. 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3分)下面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 B. 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 衣柜里的樟脑片升华时要放热 D. 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3分)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到工厂参观,看到车间里摆放着如图所示的高凳,工人师傅告诉大家这是电力作业安全登高凳。下列不可以用来制作这种高凳的材料是 A. 铝合金 B. 硬塑料 C. 竹子 D. 木头 4.(3分)在汽油机压缩冲程中,汽缸内气体的( ) A. 温度不变 B. 密度变小 C. 内能增加 D. 热量增多 5.(3分)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都为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吸收的热量为 A. B. C. D. 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6.(3分)在图中,导体、由同种材料做成,,等长,但比的横截面积大,当开关闭合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导体与导体并联 B. 通过导体的电流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 C. 导体的电阻大于导体的电阻 D. 导体两端的电压大于导体两端的电压 7.(3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泡沫球被玻璃棒吸引,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若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 B. 若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 C. 若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 D. 若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 8.(3分)关于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在压缩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②在做功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点火方式相同 A. 只有②③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④ D. 只有①②③ 9.(3分)动车组列车进站前的减速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再生刹车”技术,速度从250km/h减至90km/h,这期间停止动力供给,列车依靠惯性继续前行,并带动发电机发电.第二阶段采用机械刹车,速度从90km/h开始不断减小直至停止.关于列车进站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一阶段减小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即电能等于减小的动能 B. 第一阶段减小的动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电能,即电能小于减小的动能 C. 第二阶段减小的动能主要转化为内能,且内能等于减小的动能 D. 第二阶段减小的动能主要转化为内能,且内能大于减小的动能 10.(3分)将一盏标有“PZ220﹣40”字样的普通照明灯泡(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接在家庭电路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盏灯接在家庭电路中,此时不能正常发光 B. 这盏灯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是2420Ω C. 这盏灯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是0.3A D. 如果这盏灯正常发光10h,它消耗的电能是0.4kW h 11.(3分)由欧姆定律 推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B. 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 、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12.(5分)关于电学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荷移动就能形成电流 B.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C. 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D. 导体电阻大小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13.(5分)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 水 煤油 冰 铝 铜 比热容 A.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 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