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8.9 物体的颜色》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7分) 1.(3分)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 图中,潜望镜利用光的折射来观察物体 C. 图中,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D. 图中,铅笔“错位”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3分)如图所示,关于国庆大阅兵场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红旗是因为红旗对光发生了漫反射 B. 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C. 士兵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是因为军徽是光源 D. 士兵响亮的口号,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3.(3分)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白光是复色光,主要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混合而成 B. 红、绿、蓝叫做光的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色光 C. 红外线有很强的萤光效应,能使萤光物质发光 D. 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 4.(3分)现有以下关于凸透镜的说法( ) ①所有凸透镜都只有右侧一个焦点;②凸透镜可以使能够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③任何一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都将会聚于一点;④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随时变化的 A. 只有①②正确 B. 只有②正确 C. 只有③④正确 D. 只有④正确 5.(3分)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维码不是光源 ②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③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④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3分)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有焦距为和的两种凸透镜,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镜焦距与盒高选择合理的是 A. 、 B. 、 C. 、 D. 、 7.(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首先需调整蜡烛(末点燃)、凸透镜和光屏,使实验时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下情形属于已经调好的是( ) A. B. C. D. 8.(3分)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科普期刊从北京快递到成都,质量不变 B. 积木搭建的“城堡”被撞倒,质量变大 C. 冰箱里的一瓶矿泉水结冰,质量变小 D. 月饼从地球带到空间站,质量变小 9.(3分)(2021 贵阳)如图所示是三星堆遗址考古中发据的黄金面具残片,其质量大约是280g,根据残片体积推测完整面具的质量会超过500g。能这样推测还要依据完整面具和残片有相同的( ) A. 面积 B. 体积 C. 质量 D. 密度 二 、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10.(5分)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墨子的小孔成像实验第一次证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B. 皮影表演时,生动的画面呈现在屏幕上是光的折射现象 C. 光沿直线传播是日晷能够测量时间的条件之一 D. 一束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发生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11.(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凸透镜的焦距是 B. 照相机利用了此成像规律 C. 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也会向下移动 D. 保持蜡烛不动把凸透镜移动到处,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三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2.(3分)如图所示为一束光从空气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的光路图,已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0度,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70度,则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是折射光线,折射角为_____度。 13.(2分)某医院急诊室的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这是利用冰熔化时要_____热量。取水凝固成冰后使用,水全部变成冰后的体积为_____。 14.(5分)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