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27张PPT。 在北京有许多老字号,你知道的有哪些?我们从哪些书籍中可以查阅?导入新课第22课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课程标准 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知道《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知识与能力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作者、内容及在中国科技史上的地位; 归纳概括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培养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分析西方传教士来华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科学的热情,虚心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态度;树立人类共存的价值观,及为人类的和平、文化交流做贡献的伟大理想。重点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难点 分析西方传教士来华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 李时珍(1518-1593), 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世代行医。30岁左右被推荐到京城的太医院任职。他研究药学,重视临床实践。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走遍大江南北,收集大量民间单方,同时参考历代医药及有关书籍800多种,对药物进行鉴别考证,系统地整理了我国16世纪以前丰富的医药学遗产,经27年(1578年)著成《本草纲目》。李时珍一、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李时珍采药图李时珍墓《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 成书时间:明朝 内容:共收载药物1892种,新补入药物374种,附有药方11096首。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的医药学。 地位:是我国古代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本草纲目》书影 李时珍为什么能够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学巨著? 家庭的熏陶;勤奋学习,潜心钻研医药书籍;虚心请教;注重实验研究;顽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想一想: 宋应星 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生;约清康熙五年(1666年)去世。著作涉及手工业技术、农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哲学、经济学、文学。 二、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是一部总结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朝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反映了明朝时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这部书现在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书影《天工开物》插画《天工开物》插图利玛窦 利玛窦是明末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1601年,他到北京传教,同时向中国士大夫介绍西方的自然科学。他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开扩了中国人的视野。他和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他还把在中国传教期间的经历和见闻 ,写成了《利玛窦札记》。三、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利玛窦在北京宣武区建的天主教堂 徐光启官至礼部尚书,他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跟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等知识。两人还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此外,徐光启还编著了一部农学巨著———《农政全书》。 利玛窦和徐光启 1610年,利玛窦在北京病逝,终年59岁。利玛窦死后,明神宗破例批准将阜城门外二里沟的一块地赐作利玛窦的墓地。利玛窦的陵墓具有典型的西式风格,坐北朝南,四周有砖砌的花墙。墓前立一石碑,碑上刻着“耶稣会士利公之墓”八个大字。利玛窦墓 徐光启(1562—1633)是明末科学家、农学家。字子先,号云扈,他认为“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不仅自学了农学,兵学,还虚心向传教士学习西方数学、天文、地理、火器等知识。与利瑪窦等人一起翻译了《几何原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