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271212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10《认识太阳》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2562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青岛,科学,四年级,下册,3.10,认识太阳
  • cover
《认识太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太阳》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太阳.地球.月亮》单元的第二课时。以前学生对于太阳发光发热现象的认知要求是,能够看到光、感到热即可。本课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意识到,太阳的光和热是源自太阳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本质,辅以数据让学生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层面:太阳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它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引导学生提前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了解太阳及恒星的特点。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太阳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观察太阳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太阳的结构是一种类似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由日核、辐射层、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等组成。以文字呈现了太阳相关知识的介绍:“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 6000°C,内部温度约为 1500万°C”。通过问题:“太阳和地球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将恒星(太阳)与行星(地球)进行比较,找出恒星和行星的不同,进一步巩固对恒星的认识,为总结恒星、行星的特点做好铺垫。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活动二:太阳有多大?通过交流、讨论、模拟实验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论证科学猜想,体验到地球上观察到的太阳并不大与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有关系。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继续搜集查阅关于太阳的资料,进一步提升探究的空间。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的目的。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收集资料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知识方面对太阳有了基本的认识,知道太阳能发光发热,但是对于有关太阳的具体数据了解不是很清楚,也很少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 2.了解恒星与行星的区别。 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分析太阳的特征及结构,建立太阳实际与视觉大小的联系。 探究实践: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以增加对太阳视觉大小的科学认识。 态度责任: 对认识太阳感兴趣,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太阳的探索历程。 【重难点】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以增加对太阳视觉大小的科学认识;能运用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教师准备:盘子、直尺。 【教学过程】 一、传统文化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字真是博大精深,诗人李绅在《悯农》里这样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不仅让我们得知农民伯伯种地的辛苦,还得到了什么科学信息?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是的,太阳给我们带来光和热,才使我们拥有一个光明、温暖的世界,造就了地球上极为丰富多彩的万物生灵。那你们眼中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交流认知的太阳信息) 3.今天我们就一起深入的认识一下太阳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传统文化入手,让学生感知从古至今人们对太阳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表达出日常生活中对太阳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一:太阳的样子。 1.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关于太阳的相关资料,小组整合一下,一会我们来交流(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板贴:巨大、炽热看来同学们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很强,知道的知识都不少了啊。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出示) 2.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探究才能更好的认识太阳,我们肉眼看上去像大火球的太阳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打开 1号材料袋,动手拼一拼,讨论一下。将你的探究结果写在记录单上。 3.学生展示探究结果。 4.我们看到这两个组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探究太阳的内部结构,一个组是利用图片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