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284109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作业设计

日期:2025-10-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77次 大小:38332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科,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作业
  • cover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作业设计 ———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一、单元信息 基本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信息 科学 一年级 第二学期 教科版 我们周围的物体 单 元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组织方式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第一单元第一课 发现物体的特征 课 2 第一单元第二课 谁轻谁重 3 第一单元第三课 认识物体的形状 时 信 4 第一单元第四课 给物体分类 息 5 第一单元第五课 观察一瓶水 6 第一单元第六课 它们去哪里了 7 第一单元第七课 认识一袋空气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学习内容 1———2 年级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 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 类。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态。 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 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 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里,如沙和食用油等。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 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 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 征。 体积。 2 (二)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课题 认识对象 主要目标 主要探索方法 1.发现物体的特征 一个物体有许多可被 感官观察 观察的特征 对比观察 2.谁轻谁重 物体有重量,有的轻, 用手掂 有的重 简易工具称量 有固定形状的常见物 体(固体) 固态的物体有固定的 3.认识物体的形状 形状,不同物体占据空 对比观察 间的状况不同 4.给物体分类 可以依据物体的特征 分类 给它们分类 5.观察一瓶水 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 水具有无色、无味、会 运用前面的方法 (一瓶水———液体) 流动、有重量等特征 6.它们去哪里了 将物体放入水中 一些物体可以溶解在 简单实验 水中 7.认识一袋空气 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 空气具有无色、无味、 综合运用前面的 (一袋空———气体) 会流动、有重量等特征 方法 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①认识对象由一般到特殊。先探究常见的固态类物体,再认识比较特殊的两种物体:一瓶水和一袋空气。 ②认识目标从物体的一般特征逐渐转向物体的基本属性。即由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透明度、表面光滑度、弹性、硬度等特征转向重量和形状这两个基本属性。 ③探究方法从感官观察到简单的对比分类,再到反复运用。 (三)学情分析 基础知识:在一年级的《植物》《比较与测量》单元,对物体的观察、描述与比较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能力水平: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行为能力上有所提高,但课堂中仍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但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弱;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 生活经验: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他们对物体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 3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薄厚、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 2.知道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3.知道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4.通过个人描述和交流,养成分享表达的习惯。 5.通过课外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为践行“双减”政策理论思想,以坚持立德树人、基于课程标准、体现单元意识、统筹确定目标、科学设计作业、难度时间适宜为整体设计思路,本单元的作业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以及学生的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