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88914

第3课画说空间(课件)(共40张PPT)九年级上学期美术(湘美版)

日期:2024-06-12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220140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美术,学期,九年级,40张,3课
  • cover
(课件网) 画说空间 空间处理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课 画布上的风景真的是窗外的风景吗? 你怎样理解这幅画所表达的寓意? 《高峰的呼唤 》马格利特 透视教科书插图 丢勒 德国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在研究透视规律。 思考·练习 说一说艺术家是怎样制造出空间的纵深感的。 楔形浪 罗恩·戴维斯(美国) 完全 陈文骥 层峦叠嶂 清代 王原祁 思考·练习 仔细观察这幅画,想一想画家是怎样区分远景和近景的? 形与空间 画面物体大小相近,由于距离不同而呈现出“近大远小” 的视觉感受,画家利用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空间的纵深感。 风景 列维坦(俄罗斯) 比较两幅作品表现的空间关系有什么共同之处。 宁静的小镇 苏新平 风景 列维坦(俄罗斯) 阿赛斯的马路 尼古拉·德·斯塔尔 俄国 一条道路伸向远方,呈现出近宽(大)远窄(小)的视觉规律。 圣·塞维翰No.3 德劳内 法国 墙面和穹顶形成的框架向纵深排列,近处和远处大小相差悬殊。 色彩构成A 蒙德里安(荷兰) 感受这幅画的空间效果,说说这些漂浮着的方块为什么会给人纵深感。 Golconde 雷尼·马格利特 比利时 三组圆点呈现出远近关系的视觉感受,你能总 结其中的规律吗? 思考·练习 选择几何形或“树叶”、“水果”、“文字”等简单形状进行组合排列,表现出具有空间感的画面。 桥 埃斯蒂斯(美国)   线条的组织变化在画面上产生的空间感受。 试一试用线条归纳这些图片的空间感受。 学习活动一 参考一张风景照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化组合,力图表现具有空间感觉的画面。 体积之间形成位置、距离、重叠等关系,构成了深度空间。层叠遮挡、明暗渐变、透视变化是远近变化的重要规律,是绘画中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的常用手法。 体积与空间 利用阴影或纹理可以使平面图形凸起和凹进,形成体积。 弯折后的面形成“三维空间” 学习活动二 参照相关图片,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太空”主题的作品,要求表现出物体的体积感和画面的空间感。 思考·练面图形因为添加层叠关系而产生了深度空间。尝试改变右图的框架线条和鱼的关系,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创意空间 两个立方体框架轮廓中,我们感受到能够相互反转的两个体积空间。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对轮廓线的增减 、更换,能够创造出更为丰富的体积变化。 布朗大学出版部标志 马尔克·格里(美国) 布朗大学出版部标志的框架也是两个能够相互反转的立方体的组合。 互绘的双手 埃舍尔 荷兰 不确定的马腿 矛盾空间被广泛地运用于现代绘画、设计中,给人们带来新奇的视觉感受与想象。 艺术家利用了人们视觉经验在平面上表现纵深空间,还利用视觉上的错觉来创造奇幻的图像,用于表达丰富、奇妙的想象。 1987福田繁雄招贴展(招贴画) 福田繁雄(日本) 不同的视角营造错综复杂的空间效果。 半卷的纸张创造出空间感,移动的双腿表现时间的观念。 1992年第二届纸艺术作品展招贴 福田繁雄(日本) 图中的三角转折几何体只限于在平面上实现,它转换我们的视点,制造了一个矛盾的空间。 埃舍尔《瀑布》 只限于在平面上实现的图形 中国画的空间处理 散点透视 中国山水画多用不受空间和视线限制的“散点透视法”。采用“散点透视”时,画家可以不固定在某一位置观察景物,视点可上下、左右、远近随时变化,所以山水画,特别是长卷立轴式山水画,可把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例如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 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鹊华秋色图卷》画济南郊外的秋天景色。画面上鹊、华两山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