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96065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 23《〈孟子〉三章》作业(含答案)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486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
    《孟子》三章第二课时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字,时期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2.《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编著。与、、合称“四书”。《富贵不能淫》选自。 3.给加点字注音 轲()邹人()淫()公孙衍() 丈夫之冠()衣冠() (二)阅读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1)往之女家 (2)与民由之 2.下列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父命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B.以顺为正者 不以物喜 C.一怒而诸侯惧 窥镜而自视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惧有伏焉 3.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下西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5.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 (三)对比阅读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 )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 (一) 1.轲子舆战国思想教育儒亚圣。 2.孟子言行孟子及其弟子《大学》《论语》《中庸》 《孟子·滕文公下》 3.kēzōuyínyǎnguàn guān (二) (1)①女:同“汝”,你;②由:遵循。 (2)C (3)(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4)D (5)这句话出自《孟子》,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