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11772

2024年高考语文考场作文迅速成文方略 第16讲:论证要论,论证要证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6817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论证,2024年,高考,方略,成文,迅速
  • cover
第16讲:论证要论 论证要证 感知篇 引例必说理 论证须层进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付云皓,当年北大的高才生,在两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获得满分,却未能从北大顺利毕业,结果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当了数学教师。2018年5月,《人物》杂志以“奥数天才坠落之后”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付云皓对此反击:“我没有坠落,我正在脚踏实地处。”他说:“在学科上有天赋的孩子必须要去做学术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才叫做成功,除此之外的道路都叫做不成功,按照这种思路审视,我自然就是作者笔下‘不成功’的典型了。”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阐述你的观点。 【失误文展】 一转身处天地宽 当年北大的高才生,在遭遇未能顺利毕业的挫折之后,毅然做了中学教师。有人认为这是天才的堕落,我却以为,因时而异,及时调整方向,不在一条道上走到黑,这是积极而现实的选择,值得点赞。(①简述材料,表明看法,提出中心论点,要言不烦。) 据《钱江晚报》报道,2006年内蒙古地区理科高考状元石悦,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在北京大学深造。读研期间拿到国家奖学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最终却成为网络游戏直播者,目前在某网络直播平台拥有109万关注,新浪微博90万粉丝。她的导师对她说:“一个不设限的人生,真的是会从跟随心声走的每一步里开出花来的。”(②照搬新闻事件,没有分析阐述,无从显示事件所蕴含的道理。) 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从55岁到68岁,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连连碰壁。他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最终连黄河也没过。最后回到家中,专注于诗文编辑,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③由今而古,讲述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同上段事例一样,只有对事实的叙述,没有对事实的分析议论。) 我们今天读到沈从文的《边城》,爱不释手。须知,这是沈从文早年的作品。后来,由于遭到的批判,他不再涉足文学创作,就转向古代服饰研究,经过多年努力,一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皇皇巨著问世,填补了古代服饰研究的空白,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④与孔子例同,都是“碰壁”儿改行的故事。) 鲁迅弃医从文、李宁转身从商,这些人物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他们放弃原先的道路,在新的领域里干得风生水起。没有鲁迅弃医从文的转向,中国现代文学史可能要黯淡的多;而李宁不转身从商,一直在体育领域坚守,他也未必能够取得今天正的成就。以上这些人物,我们不能指责他们见异思迁,更不能说他们的行为是一种堕落。(⑤这一段两个例子并举,叙述简略,注重分析议论,写得比前三段好,叙议结合,符合议论文文体要求。) 我想起一个农民作者的故事。这位农民作者,立志做作家,投稿20多年没有一篇文章变成铅字,上苍回报他的只是几十麻袋的草稿纸和一张张退稿通知单。当主持人问他今后的打算时,他表示要一如既往地写下去,生命不息,写作不止。自然,他的回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然而我以为这种廉价的鼓励实在是一种错误的社会导向。(⑥由正面阐述转入反面阐述,有论证层次上的深入。) 人生多途,价值多元。咬定青山不放松固然可贵,可是,当你在前进的路上遇到阻碍无法前行的时候,不妨转身迈向另一个方向,说不定那里正是一个柳暗花明的所在。(⑦总结全文,强化中心论点,简明扼要。) 【升格策略】 这篇文章以“一转身处天地宽”为标题,以“因时而异,及时调整方向”文中心论点,切合题意,审题准确,立意精当。全文共8段,首段简述材料,引出中心论点,中间6段举例论证,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文章整体结构合理。问题出在中间6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