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2111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012版)1.1认识平面图形教案

日期:2024-06-1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2462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一年级,下册,2012版,认识,平面
  • cover
认识平面图形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方法 实验研究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五种立体图形、五种平面图形、课件、剪刀、纸。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导入新课。 (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你来认一认、指一指。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将学生回答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四个图形。 据了解,虽然没有正式的学面图形,但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都已经认识了这四个平面图形。因此在设计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考虑到他们现有的起点,出示了一辆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汽车,让学生找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引入新课。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1.感知“面在体上”。 A、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现在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 各组合作操作。 小组汇报。 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课件演示———面从体上分离的过程。 教师小结。 课件演示。 师: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这一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平面图形”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他们而言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天学习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 B、师:老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生:沿着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 师:那就请你们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请你把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那你说这四个你刚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 这一过程的设计是在前一环节“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面从体上来”并且在想办法搬的思考过程中,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具体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之处。 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只是一个薄薄的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数学”不如“做数学”。学生对动手操作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以上设计的操作情境,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帮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面在体上”。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我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更好的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帮助这一环节的教学。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惑 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1.认识长方形。 师:我们先来认识长方形,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长方形。请你看一看、数一数、折一折,组内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其中两条边较长,两条边较短。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课件演示长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